6070(第17页)
nbsp;nbsp;nbsp;nbsp;三口之家,母亲善于筹谋,父亲温和博学,女儿聪慧懂事,他们也曾是恩爱和谐的一家,全因父亲的一念之差。
nbsp;nbsp;nbsp;nbsp;思及此,她接过钱袋,心中最后一丝愧疚消弭于无形,俯首跪地道:“阿父保重,书彤就此别过。”
nbsp;nbsp;nbsp;nbsp;她说完这话,李有信突然就笑了,沟壑纵横的脸上满是慈爱。
nbsp;nbsp;nbsp;nbsp;“在建安照顾好自己,为父祝你前程似锦。”这是父亲对她说的最后一句话。
nbsp;nbsp;nbsp;nbsp;她想,父亲是了解她的。
nbsp;nbsp;nbsp;nbsp;他深知女儿同她母亲一样志在青云,便毫不犹豫地放她走了,一如当年他允她母亲离开时那样。
nbsp;nbsp;nbsp;nbsp;大女儿离开后后,他便回家将傅君的信件全部烧毁,被擒后,又将贩售箭美人的罪名尽数揽到自己头上,最后在狱中草草自尽,保全了小女儿一家。
nbsp;nbsp;nbsp;nbsp;他李有信一生恶事做尽,从来都不是什么好官,更算不上什么好丈夫,到头来唯一没有辜负的,却是自己的两个女儿。
nbsp;nbsp;nbsp;nbsp;李书彤快然一笑,若是让父亲知道傅君的倒台还有她的参与,不知他在天之灵会作何感想呢?
nbsp;nbsp;nbsp;nbsp;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她既然走了,就永远不会回头。
nbsp;nbsp;nbsp;nbsp;章寒英即将获封四品御史,她不能得罪,遂微微一笑,反问:“我后悔什么?后悔没早点儿和他断绝关系?”
nbsp;nbsp;nbsp;nbsp;李有信既然有罪,那她就是罪臣之女,若她以罪臣之女的身份苟活于世,莫说当官,连平头百姓都做不下去。
nbsp;nbsp;nbsp;nbsp;这层父女关系,必须是由她主动切段的,且她从今往后注定只能以诋毁父亲的名誉为生。
nbsp;nbsp;nbsp;nbsp;“你来书院的时机太过巧合。”
nbsp;nbsp;nbsp;nbsp;唐璎摇了摇头,并不买她的账,“我头一回见到你是在广安二年的年末,即书院开学之时。得知你乃漳州人后,我便以为你跟我一样,是为了赶开学而匆匆从外省来到建安的,然而并不是。”
nbsp;nbsp;nbsp;nbsp;她顿了顿,又道:“我去户部查过你的户籍,得知你早在广安二年的年初就到过建安,并就地落了户,而李大人差不多也是那个时候入的昭狱,算算你和寿安康的脚程便不难得知,你几乎是和李大人断完关系之后就立马来建安落了户,且那户籍上仅有你一人的名字”
nbsp;nbsp;nbsp;nbsp;她叹了口气,“我虽不知你是如何做到的,但从这点便不难得知,李大人恐怕一早就嗅到了风声,得知自己即将大难临头,遂赶在寿御史举报他之前早早地将你择了出去。此后你便有了单独的户籍,行事自由,不受约束,直到广安二年的秋闱,你回漳州参加乡试,中举后再次回到建安,入读毓德书院。”
nbsp;nbsp;nbsp;nbsp;言讫,唐璎微微皱眉,“可我想不明白的是,你分明已经在建安落了户,缘何又要回漳州考试?又是何人如此胆大包天,竟敢帮一个籍籍无名的女子在京城落户?”
nbsp;nbsp;nbsp;nbsp;午时将至,烈空当头,到了一日中最热的时候。
nbsp;nbsp;nbsp;nbsp;李书彤观着天空上的浮云,并未为唐璎的猜测感到惶恐,嘴角的笑容反而越来越深,脸上写着:你猜吧,就算猜出来也奈何不了我。
nbsp;nbsp;nbsp;nbsp;唐璎平静地看了她一眼,续道:“思来想去,我只想到了一种可能性——那个为你在建安城落户的人,是陛下。”
nbsp;nbsp;nbsp;nbsp;李书彤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她震惊地看向唐璎,却听她又淡然道:“只有陛下,才敢如此‘胆大包天’地在天子脚下为一个罪臣之女落户,他之所以令你回漳州参加秋闱,则是为了替你模糊时间线,让人以为你是因李有信的‘苛待’才心灰意冷地离开了李家,而非他为保护你主动断绝的关系。”
nbsp;nbsp;nbsp;nbsp;“寒英……你……”
nbsp;nbsp;nbsp;nbsp;“陛下之所以如此大费周章地替你筹谋,也是因为他看中了你的才学、野心,女官政策推行在即,他想让你为他所用,不是么?”
nbsp;nbsp;nbsp;nbsp;唐璎笑着摇了摇头,又道:“陛下这局棋竟布得如此之大,也难怪他肯将傅君这颗毒瘤留得这般久。”
nbsp;nbsp;nbsp;nbsp;李书彤彻底震惊了,眼皮微跳,颤声质问她:“你……究竟是什么人”
nbsp;nbsp;nbsp;nbsp;唐璎没有回答她,长睫微垂,显得有些落寞,“我没想到他竟筹划得如此之深,原来他也有一颗不落世俗的赤忱之心,只是这回……”
nbsp;nbsp;nbsp;nbsp;她望
nbsp;nbsp;nbsp;nbsp;向天边的金鸦,“我恐怕要叫他失望了。”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午时,黎靖北小憩完,随手拿了一本奏折翻开,问喜云:“书院的释褐簪花礼如何了?”
nbsp;nbsp;nbsp;nbsp;喜云回:“巳时便结束了,宋大人将关宴设在了曲江边,此时已经开席。”
nbsp;nbsp;nbsp;nbsp;黎靖北点头,“替朕更衣。”
nbsp;nbsp;nbsp;nbsp;“是。”
nbsp;nbsp;nbsp;nbsp;他方换好衣服,就见康娄急匆匆闯了进来,“不好了!不好了!陛下!”
nbsp;nbsp;nbsp;nbsp;黎靖北扫他一眼,“何事?”
nbsp;nbsp;nbsp;nbsp;顾不上行礼,康娄急道:“章大人适才去了午门,敲了那登闻鼓,此刻正在受刑!”
nbsp;nbsp;nbsp;nbsp;“什么!”
nbsp;nbsp;nbsp;nbsp;黎靖北震怒,慌乱之下不慎折碎了手边的骨碟,瓷器的碎片扎到手腕上,一时间鲜血如注。
nbsp;nbsp;nbsp;nbsp;他却浑然未觉,吩咐喜云:“摆架登闻鼓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