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6570(第9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火炕造价不低,佃户们不是人人都狠得下心盘,是他们通过“温室”看见了盘火炕的好处,才有几个胆大还较为富裕的人家想要试试。

李暮歌没有上来就让他们人人盘火炕,盘火炕好处多,但也不是没有坏处,比如火炕其实要用更多柴。

李暮歌以前看小说,有些小说里觉得烧炕并不会多用多少柴,给出的理由是,人人家里都要烧火做饭,烧火的时候顺带烧炕,哪里就多用了。

但实际上,每家确实都要烧火做饭,却不是每天都烧。

冬天干活少,可以一天就吃两顿甚至一顿,饿不死就行。冬天冷,熟食能多放好几日。

所以大多数人家为了节省柴火,会一口气煮一锅粥,做许多饼子,接下来十天半个月,一家人就窝在家里,围着一个火盆。

火盆里放两块木头能烧一整天,烧几壶热水,饿得不行就喝热水充饥,到吃饭的时候了,就弄点儿凉粥与硬饼子,水一冲就是一顿。

这样可以节省许多柴火。

火炕要想烧热,免不得日日都得烧,往常三五天用几块柴,烧火炕得翻倍,对于那些贫苦节省的人家来说,柴火也是不小的开支。

积攒的柴火不够用,就得去买,冬天一捆柴至少五文钱,一文钱恨不得掰成两瓣花的人家舍不得。

总而言之,火炕不是人人都能盘,就像这个冬天,不是人人都能扛过去一样。

李暮歌没法救世人,她终究只是一个人,她能救得只有那些本就能活下去的人。

想明白这件事后,李暮歌心情不可避免的变差了许多,她又一次看见了这个社会的糟糕。

在李暮歌复杂的心情中,新年踏着坚定的步伐走向了她,到了年底,朝廷各部门彻彻底底清闲了下来。

一年之中,最忙的时间其实是秋天,因为秋天各地要上税,统计各地的税务就是不小的工作量。

各地的乡试会在秋天举行,被称作秋闱,国子监为了让科举改制的事情能够顺利进行,也盯了一整个秋天。

边关到了秋天必定打仗,草原上的异族要为了过冬做准备,南下打草谷,所以秋天非常非常忙。

入冬之后就应该清闲下来了,今年因为两党之争,其实已经比过往任何一个冬天都要热闹了。

年底大家都忙着过年,也懒得去管朝堂上那些糟心的事情,这才彻底清静下来。

李暮歌今年要过孝年,她不能去参加宫里的年宴,也不能拜访亲友,因为她身上还带着孝,连春联都不用贴了。

李暮歌乐得轻松自在,这个冬天就打算在家里当个宅女,也不打算搞事,等这个年过去了再说。

她想过好年,其他人也想过好年,可偏偏事情就在年底出现了。

皇帝到了年底,也会举办各种宴席,宴请大臣及其家眷,还有已经出宫建府的皇嗣们,到了宴上,酒少不了,大鱼大肉也少不了。

过年胖十斤可不是说笑,皇帝也逃不了因为吃吃喝喝而长肉的命运。

他吃饱了喝足了,就想去后宫快活一下,但他身体远不如以往,定是要吃药助兴。

酒喝得多了,肉吃得多了,人年纪大了,还吃药助兴,皇帝果不其然身体出大问题了。

彼时腊月二十五,李暮歌在公主府中闲得很,拿着话本子来回看,古代的话本子内容挺炸裂的,不少开车描写,交通四通八达。

没有审核机制的古代,真的比现代开放太多了,李暮歌看得索然无味。

交通太发达也不好,交通发达的同时,剧情也好看那才是上等,光交通发达,剧情像是一坨屎,李暮歌是真吃不下去。

李暮歌无聊到打算白天睡觉的时候,有人上门了。

本该在宫里的女医楼心澄上门拜访,见到李暮歌后,楼心澄一句话让李暮歌精神了。

“启禀殿下,陛下身体怕是要不好,这几日,有些卒中的迹象。”

“卒中?真的假的?”

李暮歌跟楼心澄看过基本医书,知道卒中是什么意思,用现代的话说,就是中风。

中风在古代其实也算是一种可以被治愈的病,不会立即要人性命,但对于皇帝来说,中风的后果相当严重,一个中风的皇帝,肯定没法处理政务。

此事当然是真的,楼心澄可不敢随便乱说话。

她之所以知道此事,是因为这段时间皇帝没少叫太医过去看诊,这几日巧了,正好轮到了付太医看诊。

付太医现在已经完全是李暮歌的人了,他查出皇帝身体不对劲来后,马上让楼心澄给李暮歌传消息。

楼心澄成日里在太医院低调老实地钻研医术,盯着她的人少,让她传递消息是最安全的方法。

楼心澄也愿意给李暮歌传消息,她对李暮歌的印象非常好,整个后宫再也找不到如长安公主一样好相处的贵人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