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2730(第16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颜士玉见此十分担忧,“殿下昨夜又没睡好吗?”

颜士玉没忘记,前天看见李暮歌时,她就一副一夜未眠的模样,今天又是这样。

李暮歌摆摆手,“没事儿,起得太早了,路上补个眠便是,趁着人少快些出城,省得路上堵。”

颜士玉无奈,一听便知殿下很少出城,白天哪儿有那么多人出城啊,除了傍晚外,任何一个时间出城都不会堵。

颜士玉没多说什么,利索地上了马车,给李暮歌腾出地方后,她拿出书安静看书,李暮歌躺在软榻上便睡了过去。

好几年没这么熬过夜了,一时之间还真有点儿不太适应,李暮歌睡前心想,她高三那年到底是怎么熬过来的?那时候天天午夜睡觉,凌晨五点就起床,一天睡不到六个小时,她还能活蹦乱跳得参加高考。

现在睡了六七个小时,竟爬不起来了。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

李暮歌被颜士玉叫醒后,眨了眨眼,很快目光恢复清明,路上补眠效果显著,她现在精神抖擞。

“到了?”

“回殿下,到了,外头就是大殿下送与殿下的庄子了。”颜士玉面露难色,“就是这庄子,好像有些穷啊。”

“原是大皇姐的庄子,还在长宁城附近,能有多穷?快让开,本殿下这就下去看看。”

李暮歌对贫穷早就有了心理准备,现代一些农民过得日子都很苦,土坯房、木板床,身上的衣服甚至可能还有补丁,那可是在工业大爆发后的现代。

古代只会更差,不可能更好。

纵使李暮歌早就做好心理准备,当她看见这个世界最底层的农民时,依旧无语凝噎。

身上的衣服别说补丁了,连整块布都没瞧见一块,脚上踩着草鞋,一看便知是最便宜的那种,头发如杂草一般,枯燥无光,脸是黑的,瘦的全是骨头,手脚很细,肚子却有些凸起,脸甚至还有些浮肿。

大庄是不是要完了?

李暮歌看到这些人后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如果一个国家的百姓过成这副模样,那这个国家绝对要完了。

颜士玉看到后则大怒,“管事呢!管事在何处!为何只有佃农在此!”

颜士玉刚刚在马车上只看了一眼,因为距离比较远,只看出这些农户穿得比较破烂,没看出人的具体模样。

甚至因为这些人饿得浮肿,远看着好像身上还有些肉似得。

没想到凑近一看,竟是这副面容!

李暮歌分不清普通百姓和流民,颜士玉却是知道的,她家在京城附近也有庄子,在老家更是有坞壁,正经百姓什么模样,她最清楚不过。

士大夫们能称呼大庄为盛世,总归是有些原由,不可能闭着眼瞎吹。

那群流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说话,最后人群中走出一个穿着稍微体面一些,头发花白,牙都要掉光了的老人家。

老人家颤颤巍巍上前,行了一礼,说道:“老朽见过大人……”

“老人家不必多礼,在下没有官身,老人家可称呼在下为颜六娘。”颜士玉面对瞧着年纪比她祖父还大的老人家,不敢怠慢,收敛了怒容。

老人家有些激动,颤着声音问道:“可是东安颜家的女郎?”

“是,老人家知道东安颜家?”

“老朽正是从东安附近逃难而来的难民,我等衣衫褴褛,污了女郎的眼,还望女郎恕罪。”

“老人家不必如此,流离失所非尔等所愿,如今你们已经有田有户,将来好生种地,在此绵延生息便是。”

颜士玉没想到眼前人是东安附近的百姓,她心下疑惑,没听说这两年东安附近有大灾,怎么会有难民跑到京城附近的?

这疑惑她没有直言,而是放在心里,等庄子管事出来解答。

没成想那老人家说,庄子前些日子易手了,管事一家早就打包行礼离开,只留下偌大的庄子和他们这十几户佃农在此。

如果有什么想知道的,女郎尽管问他就行。

颜士玉这下无语了,要不是知道大公主现在很看重十四公主,她都要怀疑大公主是不是有意为难十四公主了。

这么大一个庄子,就留了不足百的人手,还全都是佃农,要如何上手管理啊?

颜士玉还待再说什么,李暮歌开口了。

“你们都先回家去吧,外头太冷,小心冻着,六娘,你派些人过来,统计一下庄子上有多少人,男女老少分别数几,统计好后,翠玉去城中采购一番,布匹粮食按照人口来分,保证每个人都有两身衣服穿,有一月充足的粮食。”

李暮歌实在看不下去了,这两日气温确实回暖了,但身披破布,站在风里还是很冷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