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第4页)
大户人家有佃农,人力比畜力还贱,也没想着搭建水车。
这种情况下,只有朝廷才有能力推广这些基础设施。
詹明弈大多心思扑在建造上,但好歹是个五品官,也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他摇了摇头:“这事工部做不了主,工部每年开支多少早就定下了,要想多花钱,得先户部不反对,然后陛下认同才行。”
林蕴只是试探性地提一嘴,自然知道这不是一拍脑袋的事,绕来绕去又绕到了谢钧的头上。
也难怪谢钧平日走到哪里都前呼后拥的,掌管了财政大权横一点也正常。
“还有,林小姐,农具并不是工部慷慨解囊,户部付了银子的。”
听到这话,林蕴怔住,嘴里应和:“是这样吗?谢大人果然支持农事。”
林蕴的心思已经没放在和詹大人的对话上了,她不由自主地想到谢钧。
上级做事,不都是一遍遍强调成本,让下属拼命做事,避免亏本吗?
谢钧为何没同她说过这事,只让她去工部挑她能用得上的农具?
从前她把谢钧当成一个很好的上司,但此时她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他做得比一个好上司更多。
林蕴的导师不会开解她的情绪,只警告她不要让情绪影响做事。
导师花的每一分钱都恨不得刻在脑门上,时不时念叨,让林蕴把控成本,要快些出成果。
前些日子谢钧问她是否该亲亲相隐时,提到一句他们算是朋友,所以才找她解惑。
林蕴当时并未当真,还是抱着给上司解答的心情回复,可如今回想——
她和谢钧应当也算得上朋友。
***
在外忙了一日,林蕴回无舟渡的时候已是傍晚,得知宋氏还在她书房里看书,林蕴换了身衣服便去了书房。
前几天带宋氏出去转了转,她对农事更了解了些,想找些农事方面的书看,林蕴在无舟渡的书房中有不少,就让宋氏到自己的书房看。
一进书房,就发现往日杂乱的桌面整整齐齐。
这几天忙,林蕴每次写写画画完的纸都摞一块,昨日宋氏问她能不能整理一二,林蕴果断应下。
都是些农事上的东西,没什么不能看的,而且宋氏难得想做点事情,不能打击积极性。
林蕴夸赞道:“母亲一来我这书房,是实实在在的‘蓬荜生辉’了。”
林蕴走上前,看到桌面上整齐放了两叠纸,一叠是她的狗爬字,一叠是小楷,流畅清丽,柔中带骨。
林蕴细瞧,发现宋氏将她写的东西誊写了一遍,甚至还将她当时想到哪里写哪里的思绪顺了顺,变得有逻辑许多。
“阿蕴你写的东西极有价值,日后定能做成书流传下去,你平日里忙,我就想着帮你整理一下手稿,这样日后找起来也不困难,等日后文稿多了,你寻正经编修帮你掌掌眼,就可以出书了。”
宋氏很少说这么一大段话,说完后自己也惊了下,但很快又有些忐忑道:“当然,我不该未经允许就抄写阿蕴你写的东西,若是你不高兴,我以后就不碰了。”
林蕴只摇头:“我不介意,多谢母亲帮我整理才是。”
林蕴甚至有些感动,她基本用的简体字,外加炭笔也没那么顺手,一个个认出她的字绝不简单,林蕴甚至瞧见宋氏还琢磨出一张对应字表,哪些字到底是什么意思。
也不知道宋氏今日在书房待了多久,才整理出来这几张纸,林蕴道:“才不用找什么正经编修,母亲从小爱读书,整理得极好,比得上十个编修,等日后攒的多了,我就拿着母亲帮忙整理的这些,去出一本书。”
“到时候就在书页上写‘林蕴著,宋望舒编’,然后前面第一页我要写我母亲是如何辛苦帮我整理书稿的,让大家都知道这本书是因为母亲才能面世的。这书代代流传下去,说不定是一段佳话呢。”
听着林蕴的话,宋氏的头一直摇个不停:“哪有人在序中一直讲母亲的,阿蕴可莫要胡来。”
林蕴却已经下定决心:“我才没胡来,这是实事求是,以前没人讲母亲,那我就做第一个好了,这样日后若还有人想在序里写母亲,有我这个前车之鉴,也能放心大胆地写了。”
拜托,当年她师弟就帮她洗了两个量杯,都好意思在论文后面加名字,宋氏可是要整理一本书,名字必须加,致谢里也不能少!
***
林园,勺海堂。
林栖棠拆开手中的信,陆谨说找人的事有了进展,找到一位父亲从前的心腹。
林栖棠并不是太激动,这几个月以来,她已经失望太多次了,她冷静地回信让陆谨把人带到皇城来,她要见一见。
信送出去了,林栖棠目露茫然。
假如依旧找不到线索,这件事她还要不要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