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章 策论第一(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副主考官王尧臣刚刚放下一份卷子,又顺手抽起一份卷子,望了一眼不禁轻微一讶。

主考官欧阳修闻声,丝毫没有关注的意思。

春闱大试,批卷过程的惊讶声实在太稀松平常,根本不稀奇。

若是王尧臣自觉手中的卷子足够优异,他自会与自己商量,一起给予这份卷子一个公正的排序。

“臣对:臣闻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兵者国器,器利国威。今江淮潦灾,饿殍塞途。。。。。。”

王尧臣认认真真的读了一遍文章,喝了一口茶,回味了半响,一笑。

结构严谨,对策系统,具有不俗的可操作性,且引古证今,兼顾皇权威严与士大夫诉求。

有意思!

江子川,不差!

荐卷排序这一环节并不能拆封考生的名字。

不过,哪怕尚未拆名,王尧臣也隐隐认出了卷子的主人。

这种堂皇正大而又切实可行的策问,没有真见识绝对作不出来。

特别是涉及边疆,莫说是举子,哪怕是一些庙堂上的朝臣,给出的对策也未必比这文章上的有效。

作这文章之人,绝对去过边疆,且受到过封疆大吏的倾力指导。

这篇策论,几乎可列为独一档。

高水平的举子,边疆学习。。。。。。

不难猜!

作为韩章的唯一弟子,又是名扬天下的人物,或许江昭都不知道,他受到了韩系人员非常之高的关注度。

更别提他曾经书信一封安抚丁忧王尧臣,那就更是受到韩系人员的关注。

王尧臣一伸手,这份卷子就归入了荐卷的最上首。

要是这卷子真是江昭所作,那自然最好,顺带提携了未来的韩系核心。

要是这卷子不是江昭所作,那也无妨,这卷子本就有策论第一的水准。

“嗯?”

欧阳修有些意外的抬头,伸手抽过卷子。

直接排第一?

王尧臣没说什么,仅是点头。

。。。。。。。

时间过得很快。

历经十五天批卷,初步排序,几场考试的第一名已然出炉。

第一场帖经墨义,第一名窦卞,字彦法,文章水准有争议,但经过十几位考官过目,还是坐稳了位置。

第二场策问时务,第一名江昭,字子川,一篇文章得到了主、副两位考官的认可,不少考官传递评阅,也甚是认可。

有些东西,不对比不知道,一对比就很容易分出优劣。

第三场考论、判、诏、诰、表,第一名苏轼,字子瞻,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甚得欧阳修青睐。

初步排序已经排好,文章水准也有了定数,自此弥封的名字就可拆封,进行综合排序。

以往文质彬彬的十几位考官,都有自己的门路,为了一些争议不断的三甲名额,却是吵得不可开交。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