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麒麟才子淮左江郎4k(第3页)
赵祯长叹一声,心中满是无奈与惆怅。
说实话,哪怕是先太后垂帘听政、事事把关的那段时间,他都没有这么无助过。
那时候的他,好歹有辅政大臣相助,手中权力越来越大,过的也是一种有盼头的生活。
可如今,随着年岁越来越大,皇嗣的问题逐渐成了他心中难掩的痛楚,他却是越来越孤独无助。
作为皇帝的他,第一次有了种无助的感受。
关键,他还毫无解决办法。
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皇帝也是一样。
哪怕他拼命宠幸妃子,可妃子们就是怀不上,他又能怎么办?
况且,已经四十四岁的他,明显可以察觉到自己在绵延子嗣一事上有些力不从心。
赵祯一叹,拎起一份新的奏折。
无子归无子,日子总是得继续,该处理的奏折一份也不能少。
“韩卿?”
看清楚署名上是韩章,赵祯一怔,不禁认真的阅读起来。
奏折时而谈一谈任职知州的治政日常,时而追忆往昔之事,谈皇帝力排众议,引一位三十多岁的读书人位列台阁,时而谈一谈心中悲苦不安,仕途不顺之累。
信的内容一点也不晦涩,非常浅显直白。
要说优点,那无疑是胜在真诚,情感真挚!
一句句简单的话,表述的都是真情实意,隐含的都是忠君爱国之心。
一遍读完,赵祯端坐龙椅,怔怔出神。
庙堂之上,宦海沉浮,六部尚书都常常换人。
然而,在赵祯心中,还是有几人与其他臣子不同。
其中之一,就有韩章!
一则,君臣二人年纪相仿。
两人年岁上下相差不到两岁,他虽是十二岁登基,但尚有先太后垂帘听政,真正掌权的时间,也得二十多岁。
正好,韩章就是那段时间中的进士。
虽是君臣,但年纪相仿,未免多了些欣赏。
二则,韩章是太子中允起家。
说是太子,更多的却是辅助皇帝。
三则,韩章是他真正意义上一手培养起来的人。
无论是范仲淹、富弼,亦或是晏殊、章得象等人,几乎都是先帝时期的人,受过先帝简拔。
他登基的前十年,太后垂帘听政,能臣几乎都受过先太后的简拔。
唯有韩章,是他掌权后一步一步精心培养,一手提拔起来的人物。
从进士及第,到太子中允,一州知州,封疆大吏,一步一步以至于位列台阁,治政天下。
当然,成因君王,败也君王。
最终也是因为他对于新政摇摆不定的态度,致使韩章遭到贬谪,仕途落魄。
半响,赵祯一叹,喃喃自语道:“新政之事,竟已是过了六年啊!”
“曾经而立之年意气风发的阁老,都熬了成老头子。”
赵祯是个怀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