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章 圣人的书若是办事则百无一用(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韩府,书房。

炭火旺烧,茶炉飘香。

韩章一手压着纸,执笔书信。

江昭手执书卷,端坐火炉边,拍了拍袖袍,凝视书卷,不时翻阅,云卷云舒。

师徒二人,甚是和谐。

一封信写完,韩章呼了口气:“相比起嘉彦,昭儿倒是更适合仕林宦海。这样的养望方法,可谓青出于蓝胜于蓝。”

谈话间,有着些许欣慰之意。

他有三子,大郎二郎皆因父辈功绩而荫封为官,整日沉迷于父辈荣光,要么吟诗作赋,要么迷恋花街柳巷。

三郎嘉彦倒是读书成器,新岁过后就要第二次参加春闱大试,不出意外应该是可以考得进士功名。

但,三郎太过于守成稳势,临机应变不足。

这样的性格,适合干实事,适合治理一方,唯独不适合政斗!

偏偏庙堂之上,无时无刻都有弹劾攻讦,无时无刻都有派系政斗。

无政斗则无权,这是硬伤!

不擅长政斗,没有政斗天赋,什么都白搭。

当然,这种干实事的性格要是有个政斗贼猛的大佬撑腰扛着,悉心治理天下,说不定也是天下名臣。

读书成器的儿子不擅长政斗,仅是守成之姿,也就意味着几个儿子都难以达到父辈的水平,无法成为真正的擎天柱。

好在,儿子不成器,弟子成器也是一样的效果。

“仕林养望,无奈之举而已。”江昭坐正身子,谦逊一笑:“文人历来擅养望吹捧,弟子若不另辟蹊径,恐怕很难脱颖而出。”

“有什么感受?”韩章问道。

江昭轻轻放下手中书卷,沉吟了一会儿,叹道:“圣人的书,适合看。若是办事,真是百无一用。”

以前他只是知道这么一句话,如今却是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毕竟,谁敢想这样浩浩荡荡的佳话,竟是演出来的呢?

没错,演的!

事实上,江昭早已拜师成功,只是隐而不宣而已。

须知,自从韩章抵达扬州的那一天起,他就已经主动向韩章求教学问。

彼时,他仅是个六岁的稚童而已。

也就是说,韩章几乎是一点一点的看着他长大。

六年求教,两人早已有师徒之实,无非是没有师徒之名。

区区拜师,提一嘴的事情而已,根本不是难题。

特意演一场,却是为了养望。

声望,一向都是仕林无声的支柱。

无论是是文人,亦或是仕人,都趋之若鹜。

声望高者,简拔官吏之时,哪怕政绩不是特别好,也会是优先上位的那一批。

一如“砸缸救友”的司马光,政坛新秀,声名斐然,自从二十岁考得进士功名以来,并没有什么斐然的政绩,简拔之时却从未落下,为官不足十年已是从五品的京官,若是外放便是正五品红袍,前途不可限量。

一如韩章,“一书奏罢四宰执”、“韩、范齐名”,两个佳话让他仕途无比通畅,三十七岁就干到了内阁大学士的位置。

所谓的德高望重,往往也是“声望”的杰作。

因此,为了提高自己的声望,江昭筹谋良久。

本来,他是有些偏向于“卧冰求鲤”、“怀橘遗亲”这样的经过大浪淘沙,传播千年的经典【纯孝】典故。

简单,且非常容易操作。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