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第2页)
“看来那个国际科研团队的国内领头人非她莫属了。”
很快,时间来到了五月,期间姜沅一直在实验室。
关于国际科研团队的具体名额还没有确定下来,等真正组建并且开展研究也要下半年了。
与此同时,一架来自洛杉矶的国际航班途径巴黎,落地首都。
梁慧琳和于洋以及周诚终于来到了父辈做梦都想回来的故土。
第142章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梁慧琳从航站楼出来,见外面阳光刺眼,于是便戴上墨镜。
“姜看到我们肯定会很惊喜的。”于洋也露出笑容。
这一年半以来在实验室的疲惫好像在这一刻被抚平,他下意识回头看了一眼,航站楼上面有一排红色的汉字——
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此刻,他心里有些许震撼,说不出来的激荡。
“希望姜还记得我们。”周诚耸肩,手里提着两个箱子。
一个是行李箱,装着衣物和一些在物理实验的手札笔记,还有一个手提箱里装着便携电脑。
三人不确定国内目前的情况,都将自己的便携电脑带回来了,里面还储存着很多实验关键数据。
“不要把姜说成负心汉好吧,她怎么可能忘记我们,我们还经常通讯呢!我有自信,我们绝对也是她最称心的小组成员。”梁慧琳没好气翻了个白眼,只是被墨镜挡住了,没人能看见。
在她看来,国内虽然在发展科技,但和国外比起来还是差了很多。
三人在国外一流的物理实验室待了这么久,哪怕实验室在美国不算顶级,但是也领先于国内,而且他们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操经验。
她自认为自己不比国内的天才们差,甚至因为资源等环境原因,要更甚一筹。
不管怎么算,自己三人都更合适当姜的团队成员。
于洋只是挑了挑眉,没有接话。
三人在路边打了一辆面的,坐上这种微型面包车后,几人都忍不住四处打量。
航站楼外面没有高楼大厦,反而是各种农田,时值五月,风一吹,到处黄澄澄的。
于洋和周诚祖辈当年都是因为时势所逼,为了躲避战乱才偷渡
出国,哪怕国外再繁华,可心里总是惦记着家乡的稻子。
“司机先生,这些稻谷是不是已经成熟了?”于洋三人的普通话虽然不算很标准,但都能听懂。
现在大部分人说的还是方言,他们讲的也算不错了。
“你们是南方人吧?”面的师傅总觉得他们说话有些怪异,留了个心眼,笑呵呵道,“咱这是北方,种的是冬小麦,这个月底差不多就能割了。”
“是的,南方人。”于洋三人祖籍都是南边的沿海城市,所以这个说法他也没否认。
“那就难怪了。”司机师傅点点头,随后,他又和于洋聊起来,听到梁慧琳和周诚叽里呱啦说了一堆听不懂的话,心里忍不住警惕起来。
“我说几位同志,你们是外国人?”
司机师傅不动声色,悄然换了个方向。
这几个人看起来鬼鬼祟祟的,而且手里提着的也不知道是什么,箱子他也帮忙拎过,可沉了。
还有个手提箱,他估摸着里面装的多半是电台,指不定就是国外的特务,潜伏进来刺探情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