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75章(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这部剧的三个领衔主演,唐冰和凌穗岁的资历和咖位摆在那,剧播得好只能说锦上添花,升咖最明显的其实是冯荔。

受限于年龄,找她的剧本肯定不如成年流量花多,但具体数量也超出经纪人想象了。

用童晓曼的话来说,连她之前都不知道女童星竟然有这么广阔的市场,不过她了解之后才知道,原来是很多都市剧、家庭剧直接把儿子改成了女儿,然后向冯荔发出邀约。

除非是那种必须是男孩,整部剧的逻辑才能圆上的剧本,很多小孩角色在戏里的性别也没那么重要。

凌穗岁和《成名之路》的导演商量了很久,才让他接受“去性别化选角”;而冯荔凭借秦妙仪迅速走红后,都不用她自己去争取什么,其他人自会想办法向她靠拢。

她感慨颇多,当然最主要还是为冯荔高兴。

凭这部剧升咖的不仅是演员,也有其他主创成员。

《三代人》的导演是丰收传媒经常合作的,编剧团队也是公司签约的。以后无论是拍内戏,还是卖作品版权,这些编剧们在行业内都有了更大的话语权。

《三代人》的剧本写了好几年,这件事已经不算是行业秘密,营销号搬来搬去之后,经常上网的人都知道。

而且,在拍摄期间,还有很多瓜主出来说凌穗岁对剧本一直很关注,而且是深度参与状态。这部剧就是由她组局,为她服务,她经常提出修改意见,每一版大纲都要由她签字通过。

瓜主之所以爆料这些,其实是想提前埋线——只要这部剧的成绩不达预期,那就是凌穗岁外行瞎指挥,只想给自己加高光改人设,编剧带着镣铐跳舞难怪写得烂等等……

但是吧,《三代人》播得挺好的。而且还不是热播的那种好,是全维度大爆的好。在这种情况下,说凌穗岁深度参与剧本创作,就是对她的赞美和褒奖了。

以前岁丝顶多吹她眼光好,现在可以直接吹凌穗岁有才华,是编剧界的伯乐。

别的演员粉丝都吹自担合作了xx班底,可惜岁丝很少有这个机会——比起合作知名编剧,凌穗岁通常是和别人合作后,让对方成为知名编剧。

总编剧在接受采访时,完全不吝啬于对凌穗岁的极致夸赞。无论是拍摄时的演技,还是剧本创作阶段她提出的想法,编剧对她的形容都是“顶级演员”。

“其实在前面几版剧本中,几个女主角是不同姓的。”

编剧说:“岁姐就提过意见,问我们为什么要故意这样设置呢?她知道不同姓的三代母女具有更强的讽刺意味,但这部剧的核心焦点不该是她们的痛苦,而是她们如何应对生活,怎么把自己的日子过好。”

市场上对“大女主”、“女本位叙事”的概念比较笼统,也经常有争议,凌穗岁演过好几部大家心目中的女性主义作品,也不敢说自己对这个议题有多么深的了解。

她提出这个意见时,其实想到了白薇。她已经拍过了白薇的痛苦和挣扎,那新作品也许可以进入新的阶段,去探索无数个白薇的未来了。

《三代人》在创作阶段的定位一直是都市亲情剧,在播出后收获了“女性主义叙事佳作”的好口碑。而主创们的初衷,只是想创作一个温暖的,动人的,还带点喜剧元素的群像故事。

历数凌穗岁拍过的相关题材作品,《三代人》或许不是口碑最好,拿过奖杯最多的,但的确是大众层面知名度最高的。

她拍《浪潮之下》,年代剧扎堆开机;她拍《如梦令》,权谋剧也当过一段时间的风向标;

现在她拍的《三代人》,以集均播放量1。5亿的好成绩,终于脱离了“几亿票房在华国只能算小众电影”的范围,应该能吸引到不少同行跟风,毕竟现代都市剧的成本比上面两个都低。

拜那岁皇,如果长剧市场真的能再出现一个包赚——至少是作品到达及格线后,轻易不会赔本的题材,那某些公司就还能再苟一苟,相当于凌穗岁间接拯救很多打工人的工作了。

谁说影视寒冬就不能出爆剧?凌穗岁带着新剧告诉大家,大盘低迷是结果不是原因,只要有好作品,观众并不会抛弃长剧。

要说《三代人》还差了什么,那就只能是长尾了。

非常可惜的是,各平台在六月份上的新剧差了点意思,《三代人》会员收官后,大盘就一路猛跌,从四亿跌到两亿。接了《三代人》档期的水果tv新剧,目前还在打集均一千五百万保卫战。

说实话,这个成绩在水果tv里算是比较好的了,毕竟集均几百万才是水果的常态,但它接档的可是《三代人》,主演们难免被嘲给机会也不中用,泼天的富贵都接不住。

岁丝不关注别人的成绩,她们只遗憾于很多观众在五月份充的会员月卡已经到期,水果tv在六月份的拉新又被打回原形,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三代人》的长尾。

比岁丝更遗憾的,就是各位数据博主。

《三代人》的播放量跌幅和大盘的跌幅曲线非常相似,说是这部作品撑了两个月大盘毫不为过……现在七月份了,各平台还有能打的新剧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