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一定要吸取猪湾事件的教训(第2页)
终于,在第十三天黎明,他们抵达目标海域。声呐显示,冰层下方的巨大结构已完全激活,正以每小时三百米的速度向上推进,预计四十八小时内突破表层冰盖。
“它要出来了。”李妍盯着数据,“一旦暴露在大气中,它的声波辐射范围将覆盖半个南半球。”
小舟站起身,穿上特制抗压服。“我们得在它破冰前进入核心,用‘回音之母’反向注入一段记忆??最原始、最纯粹的人类情感:母爱、告别、希望。”
“可你怎么确定它会回应?”陈默问。
“因为所有生命都始于被听见。”他说,“哪怕是最黑暗的造物,也曾渴望过温暖。”
登陆行动在暴风雪中展开。四人乘坐微型钻探舱垂直降落,穿过两千米厚的冰层,最终抵达环形结构顶部。入口是一道刻满未知符号的青铜门,形状酷似耳廓。小舟将手掌按在中央凹槽,门竟缓缓开启??仿佛识别了他的基因信息。
内部空间广阔如cathedral,穹顶镶嵌着无数人形冰雕,姿态各异,皆面向中央一根高达百米的水晶柱。柱体内封存着数千小时的录音带,层层缠绕,宛如DNA双螺旋。
“这些都是……被吞噬的记忆。”苏兰颤抖着解读墙面铭文,“每一段痛苦回忆都被抽离现实,储存于此,成为驱动装置的能量源。”
小舟走向水晶柱,取出那盘母亲的磁带,轻轻放入基座插槽。
机器轰鸣启动。
刹那间,整座建筑开始共鸣。冰雕逐一融化,化作水流汇入地面沟渠,形成一条蜿蜒的“记忆河”。河水并非透明,而是闪烁着点点金光,如同流动的星河。
“它在接受馈赠。”李妍哽咽道,“你在教它什么是爱。”
突然,水晶柱爆发出刺目强光。一道全息影像浮现空中??竟是小舟的母亲年轻时的模样。她微笑着,嘴唇未动,声音却清晰传来:
>“亲爱的孩子,谢谢你没有放弃倾听。这座塔本是用来制造遗忘的武器,但现在,它选择了另一条路。因为它终于明白,真正的力量,不在消灭痛苦,而在承载它。”
影像消散,水晶柱开始崩解。碎片落地即化为粉末,随风飘散。与此同时,外部监测显示,南极磁场恢复正常,环形结构停止上升,并逐渐沉入地幔深处。
任务完成。
返航途中,小舟独自坐在舱尾,手中握着一枚从冰层中拾得的晶体。借着灯光,他发现内部竟封存着一行极小的文字:“我也曾是个会哭的孩子。”
泪水无声滑落。
他知道,这场战争远未结束。新纪元联盟仍在暗处集结,更多伪装成科技进步的情绪压制工具正在蔓延。但此刻,他不再感到孤独。
因为在地球另一端,一位叙利亚母亲正抱着新生儿轻唱摇篮曲,歌词是她从晨语广播中学来的非洲古语;在伦敦地铁站,一名流浪汉递给陌生人一张纸条:“今天我想告诉你,我很抱歉当年没能救下我的弟弟”;在澳大利亚内陆,原住民长老们围着篝火,首次向年轻一代讲述殖民时期被禁止诉说的屠杀真相。
每一个声音,都是一次抵抗。
每一次倾听,都是一场胜利。
当“归音号”浮上海面,朝阳正刺破云层,洒在无垠雪原之上。天地寂静,唯有风掠过冰面,发出细微的呜咽,像极了人类最初的低语。
小舟打开日记本,写下新的一行:
>“今日,地球上共有5,107次自发性的‘回音仪式’发生。
>
>最小规模的仅一人:一位囚犯在狱中写下忏悔信,投入邮筒时泪流满面。
>
>最大规模发生在北极圈,因纽特部落联合发布‘冰语宣言’,要求将‘集体记忆权’写入国际法。
>
>科学家说那束极光只是太阳风暴。
>
>我知道不是。
>
>我相信,终有一天,当所有被掩埋的声音都能自由流淌,当每一颗心都不再惧怕袒露伤痕,我们将不再需要军队守卫和平,不再需要用仇恨定义身份。
>
>因为最坚固的边界,从来不是高墙与铁丝网,而是理解与原谅之间的距离。
>
>而这段距离,只需一句真诚的话,就能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