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45章 找一个朋友一起先下手为强(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做梦。梦见自己站在隧道尽头,面前悬着水晶球,雾中人脸平静注视着他们。醒来后,有人提笔写下多年未寄的情书,有人走进法庭承认陈年冤案,有人终于抱住父母说出“我需要你们”。

心理学界称之为“回声觉醒综合征”,但患者无一愿意治愈。

南美洲雨林深处,一支探险队误入一片死寂区域。树木枯萎,动物绝迹,唯有一棵巨大的铁木变种矗立中央,树干布满蜂巢状孔洞。他们靠近时,孔洞突然同步震动,释放出百万种声音的混合体:婴儿啼哭、战鼓轰鸣、诗朗诵、临终呢喃、笑声、咒骂、祈祷、无声的呐喊……

音浪如实质般推开空气,探险队员纷纷跪地掩耳。其中一人却突然大笑起来??他听到了失踪十年妹妹的声音,她在说:“哥,我一直在这儿等你说想我了。”

他扑向树干,用手疯狂挖掘。三天后,人们找到他时,他怀里抱着一块晶化的心脏,仍保持着跳动节奏,表面刻着一行小字:

>“她说完最后一句话才肯闭嘴。”

2048年冬至,全球铁木属植物在同一时刻落叶。叶片坠地时并未腐烂,而是迅速结晶,形成薄如蝉翼的声纹碟片。风吹过时,整片森林响起交响般的回音。卫星监测到,这些声音组合起来,竟构成一段完整的地球自转拟声记录??从远古海洋诞生的第一声浪涛,到现代城市凌晨三点的咳嗽。

环保组织据此提出“地球有声体理论”:认为星球本身具备某种原始听觉意识,而人类的情感声波正逐渐唤醒它的回应机制。反对者嗤之以鼻,直到太平洋底一座休眠火山喷发,熔岩冷却后形成的岩石层中,清晰浮现出一行巨型文字:

>“我也在听。”

这一年,小宇出版了律的笔记手稿,取名《漏洞纪年》。书中最后一页夹着半张烧焦的照片:童年的小满坐在井边,手里举着一只自制的纸喇叭。背面写着一行稚嫩笔迹:“我要把声音送到地心去。”

新书发布会当天,全场灯光熄灭。三秒寂静后,所有人的耳机里响起同一个声音??不是录音,也不是广播,而是他们各自最熟悉的那个人的语气,轻轻说了三个字:

>“喂?”

没人知道信号来源。技术部门排查数月,最终在北极冰盖下发现一台锈迹斑斑的短波发射器。型号为上世纪八十年代产物,电池早已耗尽,理论上不可能工作。可当科学家将其带回实验室拆解时,内部线圈赫然缠绕着一小段人类头发,经DNA比对,属于幼年时期的小满。

更令人震撼的是,发射器电路板上刻着一行小字:

>“系统版本:0。9β”

>“更新状态:永不修复”

>“开发者:我们所有人”

2051年夏,第一艘载人深空探测船“回声号”启航。船上没有武器,没有国旗,只携带了十万小时的《未编辑的世界》录音,以及一颗从铁木树根部提取的活性晶核。船长在出发仪式上说:“我们不是去寻找外星文明。我们是去告诉宇宙??人类并不完美,但我们一直在说话。”

飞船升空那一刻,地球上十二台老式录音机同时启动,播放同一段音频:律年轻时录下的第一封来信,一个孩子怯生生地说:“叔叔,我今天没偷面包,可他们还是打了我……你能相信我吗?”

三个月后,“回声号”穿越火星轨道。地面控制中心突然收到一段异常信号。起初以为是设备故障,可当工程师剥离噪音层后,震惊地发现其中隐藏着一段旋律??与当年东京流浪少年听到的神秘童歌完全一致。

不同的是,这次有了歌词翻译。来自AI语义重构系统的最终译文是:

>“你好啊,摔倒的孩子。

>我也摔过,很疼。

>但我爬起来了,还学会了飞翔。

>现在我回来接你了。”

全人类为之哗然。有人说是外星生命回应,有人说是集体幻觉。唯有南极科考站的老站长笑了笑,指着冰层下那座录音设备铸成的城市轮廓说:“你们还不明白吗?所谓‘外界回应’,不过是我们的声音走了太久,终于绕了一圈回来。”

2055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过度共感症”更名为“共鸣适应性增强”。数据显示,长期收听《未编辑的世界》的人群中,抑郁症发病率下降67%,暴力犯罪率降低82%。神经科学界发现,这些人脑内杏仁核与听觉皮层之间的连接异常发达,仿佛进化出了专门处理未完成情感的神经通路。

有学者大胆预言:人类正在形成一种新型社会感知器官??不是眼睛,不是皮肤,而是耳朵与心灵之间的缝隙。

这一年,孟买贫民窟的孩子们自发组建“声音修复队”。他们收集废弃电器,制造简易扩音装置,安装在医院病房、监狱探视间、孤儿院走廊。每当有人哭泣或倾诉,设备便会自动录制,并通过地下线路传送到城市各处的共鸣箱中释放。

记者问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领头的女孩笑着说:“那个画画的哥哥说过,每个人都是小喇叭。我们现在就是帮别人把声音调大一点。”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