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只有这次我不能听你的(第1页)
又熬过两个时辰,殿内的熏香袅袅,香气渐渐消散。太医们恭恭敬敬地躬身,步伐轻缓地退出殿外,一时间,偌大的殿内,唯有铜漏的滴水声,在静谧中悠悠回荡。
太后抬手,轻轻搭在玉筝公主的手上,借力缓缓起身。她目光如凤,威严地扫过殿内一众垂首而立、大气都不敢出的宫人,最后,目光悠悠地落在了龙榻之上。
榻上,咸平帝的呼吸已趋于平稳,艰难地熬过了这惊心动魄的一夜。只是,他双目紧闭,依旧未从昏沉中醒来。
“都退下吧。”太后轻轻摆手,声音中满是疲惫与沧桑,“留太医在此值守,让皇帝安心静养。”言罢,玉筝公主小心翼翼地搀扶着太后,二人身影缓缓,离开了紫宸殿。
文武百官见状,纷纷俯身行礼,而后依次告退。
楚逸尘走在最后,玄色披风在暮光中泛着冷色。
苏容煜早在殿内待得左右不是,懒洋洋地倚在殿外朱漆廊柱旁,手中把玩着一枚银针,等着楚逸尘出来。
他身着一袭素白袍服,可衣襟却稍显松散,腰间随意别着一把折扇,这般随性不羁的做派,与殿内那些须发皆白、行事谨小慎微的太医们相比,简直格格不入
“苏公子。”一位年迈的老臣停下脚步,抬手拱手,满脸感激道,“今日多亏您施针救治,陛下的脉象才得以平稳,实在是大功一件啊。”
苏容煜见状,连忙欠身还礼,神色间满是恭谨,开口说道:“大人谬赞了,陛下乃九五之尊,洪福齐天。此番脉象平稳,实乃陛下自身福泽深厚所致,容煜不过是依照医道,尽了些微薄之力罢了。”
一众臣子听闻,彼此间不着痕迹地交换了下眼神。
这苏家独子,医术确实精妙绝伦,可到底并非太医院在册的正经医官。若不是他父亲苏老院判当年凭借“金针渡厄”之术名震朝野,至今声名犹存,又有谁敢轻易让这般行事放浪形骸之人靠近天子龙体呢?
“苏公子啊……”那老臣微微顿了顿,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你父亲若知晓你能将‘九转还魂针’施展得如此精妙……”
苏容煜微微一怔,打断了话语。
“他老人家云游四海,怕是没空理会这些。”苏容煜笑着打断,眼神却黯了黯。
话音刚落,他手中的银针陡然脱手而出,如一道寒芒,精准无比地扎进了廊柱缝隙间一只正奋力振翅的飞蛾身上:“就如同这根针,能救下眼前近处的飞蛾,却难触远方翱翔的雄鹰。”
老臣一时语塞,竟不知该如何作答。
谁都知道,十八年前,苏老院判因夫人难产血崩,遭受重创,心灰意冷之下,决然扔下太医院的金印,就此飘然而去,逍遥于江湖。而如今站在众人眼前的,这个继承了他全部高超医术的儿子,却宁愿投身军营,过着戎马生涯,也始终不肯踏入太医院,加入太医籍。
老臣心中满是遗憾,无奈地叹了口气,缓缓转身,迈步离去。
楚逸尘心中焦急,脚步匆匆,正欲快步离开,却冷不防被身后一道冷声喝住。
“站住!”
苏容煜一把拽住他的胳膊,向来散漫的眉眼此刻凝着怒意。
他手指一翻,直接扣住楚逸尘的脉门,三指往下一压,脸色顿时变得难看:“果然!冷松膏的药性已经开始反噬,昨夜你究竟忙着什么,竟不喝我的药茶?”
楚逸尘心头一沉,竟把这个给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