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4050(第1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从个只知道花天酒地的公子哥,沦到工地上一个打杂工,睡工棚,受日晒风吹,各处卖脸讨好扒活,没有一点懈怠。

这回他姑姑姑父不同意,他也不放弃,中午吃饭,又是给他姑父倒酒,又是帮忙夹菜,他姑姑拿双筷子他都跟在后面要帮忙。

缠磨成这样,他姑姑姑父拿他没办法,总算松了口,只是到底对他不放心,两人要求见孟添一面。

孟添之前跟在林志升身边,起初是他身边的保镖兼司机,他替林志升送过几回东西,和林显姑姑见过几面,也算认识。

听到人要见他,他没拒绝,去羽绒厂那边找了趟之前他给顾若提过的那个能帮忙写推荐信的人,从他那儿拐七拐八拿到些羽绒厂的最新消息,到小店买了纸笔简单的整理了下,再写了份简单的计划书就去了。

见到人,他也没说多的,林显姑姑姑父问他什么答什么。

林显姑父是村里人,在国土局上班,自身地位的关系,他在村里算说得上话,对加工厂为什么办不下去的情况也知道,除了羽绒厂那边不想再分杯羹给村里,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村委不想折腾。

柳条村如今各家各户都做着生意,有在家里开两台机器做模型的,也有折腾化工厂的,还有化肥厂饲料厂,养鸡养鸭做冷冻食品。

自己的生意都折腾不过来了,只有十来个员工的加工厂办不下去就办不下去了,本来当初也是为了解决村里妇女就业问题办的。

现在他们村里厂子这么多,随便找一家都能做工,再折腾何必呢,所以干脆做出了卖掉加工厂的决定。

如果孟添他们愿意折腾,倒不至于会黄掉。

所以看到孟添后,他只问了孟添一个事,他对鹏城那边的情况了解。

加工厂一但拿下来,短期里可能他和老婆还能帮着使使劲,只要他们提供的鸭绒过关,这边几家制衣厂要点货不是不能操作。

问题是长期。

人脉关系这种东西用一次少一次,做生意要长久,还得靠自己。

孟添对鹏城了解吗

他也没去过那边,当然不了解。

只是在火车站听几个老乡吹了一晚上的牛算什么了解。

他也没哄人,如实说了,不过他也说了自己的一点优势。

他会一点英语。

孟添爸孟广瑞是村里的第一个中专生,孟添的奶奶是早年逃战乱投奔远亲,从城里躲到的盘山村,原来她在洋学校上过学,会俄语和英语,受她影响,孟广瑞的英语俄文都特别好。

孟添小的高考还没恢复,孟广德却已经在为儿子铺路,想他以后能够进外事部门发展,所以孟添五六岁的时候,就在悄悄教他学俄语英语。

后来他出事,孟添想他的时候就翻看他留给他的笔记,他为了生活什么学业成绩都丢下了,英语却没丢下。

他上电大,偶尔也会去旁听英语课,参加学校组织的英语角。

只是后来林志升出事,林显把家底败落了,连带他的钱也掏空了,他缺钱,才减少了去电大上课,但学过的东西却没有丢。

那个展会听说外国人很多,总需要交流,这也算他的一个小优势。

这哪里算小优势,分明是很大的优势了。

林显姑姑在制衣厂上班,他们制衣厂每年都能上面给的名额去鹏城那边参加展会,平时制衣厂看着好像会英语没什么了不起,毕竟厂里的老缝纫师打版师地位高多了。

但到了需要参加展会那几天,厂子里会英语的可就显眼了。

之前有有一次,厂里会英语的小姑娘生病请假了,给他们厂长急得团团转,最后去大学里临时花大价钱找了个学生跟他们去的鹏城。

孟添只要会英语,她就能找个由头把他塞进今年四月的春季展会去,到时候他去认识些服装厂的人,或者外国人不是很容易?

总比他一个人在展会外面蹲着碰运气要好。

林显姑姑之前就听哥哥林志升提过孟添这个人,知道他救过林志升,也救过林显,对他印象本来就好,一番谈话下来更感觉满意,当下她悄悄捣了捣丈夫胳膊。

林显姑父也就同意下来,答应愿意出面说和买加工厂的事。

林显当场乐得咧开了嘴,和他姑父说了好一番拍马屁的奉承话,从他姑家出来,更等不及的想赶紧找到孟广德把事情定下来。

所以晚上在饭桌上,哪怕孟添烧了一大桌子菜,他也没顾上吃,给孟广德倒完酒就开始说事,一口一个二叔叫得比孟添顾若还亲切。

实际孟添在去喊二叔来吃饭的时候就先找他说了要买加工厂的事,也说了对他收进来的一批鸭毛打算。

孟广德有些意外孟添能想到这上面去,他这几年在外面跑,时常和羽绒厂那边打交道,知道的信息只会比孟添更多,孟添不提,他想不到上面去,孟添一说,他当下就心动了,觉得这事有搞头。

原本他还打算把最后一点鸭毛淘洗出来,也没弄了,让孟添仔细和他说说他的计划。

孟添中午去过一趟羽绒厂,又去过一趟林显姑姑家,原来脑子里萌生的计划已经越来越清晰,和孟广德说起来更细致,还有了一些具体数据做支撑,也更有说服力。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