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第11页)
顾佑安擦擦汗道:“郭师傅对你们视如己出,你们年纪小,他心疼你们受伤,不让你们不去山上打猎是对的。”
郭素嗯了声,他们都知道的。
出门时身上带了饼子和水,两人也不敢去深山,最多往上转悠一截儿,就下山了。
今儿打了两只兔子,桌上能添道肉菜了,半下午两人下山时,还捡了两捆木柴回去。
在山林中还不觉得,下山后郭素立刻就觉得热。
郭素举起手遮住眼睛,往天上瞧,嘟囔道:“这都半下午了,怎么还这么热?地里的玉米秆儿都被晒蔫儿了。”
可不是,一大片一大片顶上的秆花都被晒蔫儿了,叶子打着卷儿,地里的土晒得发白开裂。
顾佑安突然想起来,最近这一个来月,好似只有一天晚上飘了一阵雨之后,再没下过雨吧。
这段时日满着学弓箭,顾佑安的心神也没关注地里的活儿,这时候却起了担心。
穗子正是生长的时候,这时候若是缺水,玉米粒都是干瘪的,减产情况只怕会很严重。
顾佑安眉头微皱,刚走了几步,就听到右前方玉米地里有人喊谁家媳妇儿晕倒了,快叫人来。
顾佑安和郭素连木柴也顾不得,丢下木柴就往呼叫那边跑,喘着粗气穿过玉米地跑过去,只见一个脸蛋通红,浑身汗湿的妇人平躺在地上,两个年纪大的一个焦急喊她名字,一个牵着衣襟给她扇风。
“赵二媳妇儿,你快醒醒。”
“来人呐,赵二在不在,你媳妇儿晕了。”
顾佑安一看那情况,就猜测赵二媳妇儿恐怕是中暑了,郭素反应更快,连忙跑过去背起赵二媳妇儿就往前面水渠跑。
“唉,这是谁家的丫头。”
“快放下赵二媳妇儿,你做什么的?”
两个妇人在后追赶,都没郭素脚快,郭素把人背到水渠边放下,捧起水渠里的水就往赵二媳妇儿脸上撒。
后头追上去的两个妇人见状,也连忙上前帮忙,一个更是微微扯开赵二媳妇儿的衣襟,把凉水往她怀里泼。
顾佑安背着的葫芦里还有半壶淡盐水,连忙拔开塞子往赵二媳妇儿嘴里灌。
也不知是被冷水激的,还是被盐水灌到呛了,赵二媳妇儿猛咳嗽一声醒来,茫然四顾。
这时,在另一块地干活的赵二媳妇儿妯娌跑来,紧跟着赵二媳妇儿的男人也来了,赵二慌得肩上的水桶扔地上,水桶倒地,洒地上的水很快就渗地里不见了。
“媳妇儿,我媳妇儿这是怎么了?”
“还能怎么,天儿太热,累晕了。”
赵二还不知道发生什么事,就被他娘骂了一句:“傻站着作甚,还不把你媳妇儿背家里去歇着。”
“哦哦,我这就去。”
赵二忙背着他媳妇儿往家跑,赵家老太太忙谢过那两个妇人:“多谢你们帮忙,若不是你们瞧见了又肯搭把手,我这二媳妇儿还不知道怎么样了。”
“唉,都是邻居,见了哪能不管。”
“热病看着不严重,但也说不准,你们家可要注意些。”
“正是,我记得前两年咱们邻山村还在开荒,有一月也是天儿热,热死了四五个开荒的流犯。”
赵家老太太道:“我也知道,也怕,一会儿我去张家问问,看能不能弄些药草熬煮了给我二媳妇儿喝喝。”
顾佑安和郭素要走,被一个妇人抓住:“你们别忙。”
那妇人转头跟赵家老太太说:“你们家二媳妇儿是这两个丫头救的,当时你
二媳妇儿晕地上一动不动,我们俩都吓坏了,多亏了她们。”
赵家老太太对顾佑安两人自然感激万分,她仔细看顾佑安,道:“你好像是顾家的丫头?”
顾佑安笑着点点头:“我爹是顾稳,我娘叫杜若娘。”
“哎呀,我就看着你像杜嫂子的丫头,你们母女脸盘子长得像。开春时我还见过你,那时候你长得白,这会儿晒黑了,我一下没认出来。”
“多谢你帮忙,回头我给你家送碗腌菜去,你娘上回夸我家做的腌菜好吃,你多尝尝。”
正说着话,又有几个人跑来,手里拿着锄头的,肩上扛着扁担的,人还没跑过来就问:“刚才听谁在喊什么,可是出事了?”
“赵二媳妇儿晕了,将才叫赵二背回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