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33章 最好的点心当然要和最亲密的人一起吃(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赵诚安两三口吃完手上的酒酿馒头,只觉得意犹未尽可以再来8个。

赵诚安把目光投向蒸笼里还冒着热气的酒酿馒头,砸吧了一下嘴,眼睛里满是渴望,手很是蠢蠢欲动,却没有伸手直接拿。

如果是之前,赵诚。。。

下一个。

门被推开时,风铃响了。不是因为来的人动作重,而是这一次,连空气都仿佛在颤抖。那是个女人,三十岁出头,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护士服,袖口磨出了毛边,鞋底沾着医院走廊特有的消毒水渍。她站在门口,没有说话,只是轻轻摘下口罩,露出一张苍白而疲惫的脸。她的嘴唇干裂,眼角布满细纹,像是多年未曾好好睡过一觉。

林小满看着她,忽然觉得这双眼睛有些熟悉??不是见过这个人,而是见过这种眼神。那种在深夜值班室里独自流泪、又怕被人听见的压抑;那种面对死亡无力回天却还要强撑微笑的倔强。

“我叫周婉。”她终于开口,声音很轻,像一片落叶坠地,“我在市三院重症监护室做了十二年护士。”

她说完,从胸前口袋里取出一枚小小的金属名牌,上面写着她的名字和科室,边缘已经磨损得模糊不清。她盯着它看了很久,才缓缓放进汤锅。

铜锅静了一瞬。

随即,水面泛起暗红色的涟漪,如同血滴入清水般缓慢扩散。光影浮现,是一条长长的走廊,灯光惨白,仪器滴答作响。镜头推进一间病房,一位老人躺在病床上,呼吸微弱,身上插满管子。周婉正在为他擦拭身体,动作轻柔得像在照顾婴儿。

“爸……”老人突然睁开眼,声音沙哑,“你女儿……回来了吗?”

周婉的手顿了一下,随即低声说:“回了,伯父,小雅刚打完电话,说已经在路上了。”

老人点点头,嘴角微微扬起,闭上了眼。

画面一转,是医院值班室。周婉坐在角落,手里攥着手机,屏幕上是一条未发送的消息:“妈,我能请两天假吗?爸想见妹妹最后一面。”

她的手指悬在发送键上,迟迟没有按下。

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和呼叫:“护士!12床心跳骤停!”

她深吸一口气,删掉了消息,起身冲了出去。

又一段记忆闪现??深夜,她独自守在一名临终患儿身边。孩子才六岁,脑瘤晚期,意识早已模糊。她握着他小小的手,一遍遍哼着《小星星》。孩子的母亲在外头哭到昏厥,父亲跪在地上求医生“再试一次”。可她知道,没有下次了。

她低头看着孩子,轻声说:“不怕啊,姐姐陪你走到最后。”

孩子微微动了动眼皮,嘴角竟浮现出一丝笑意。

下一幕,是她值完夜班走出医院大门,天刚蒙蒙亮。她靠在墙边,掏出一颗糖含进嘴里??那是她妹妹小时候最爱吃的草莓味硬糖。她闭上眼,泪水无声滑落。

“小雅……姐姐没能送你最后一程。”她喃喃道,“你说要去国外读研,我说等你回来我们一起去海边。可你走得太快了,快得我连告别都没来得及。”

汤面缓缓浮现出一行字,笔迹歪斜却坚定:

**“我们在生死之间来回穿梭,却总在最该陪伴的时候缺席自己的人生。”**

屋内一片沉寂。

苏晓捂住嘴,肩膀微微发抖。她想起自己住院时,那位每晚都悄悄给她盖被子的夜班护士,第二天却发现她蹲在楼梯间吃冷饭,因为错过了食堂时间。

李哲低声道:“她们每天面对别人的生离死别,却连自己亲人的最后一面都赶不上……这算什么?”

张野望着锅中翻滚的汤水,忽然笑了,笑得苦涩:“我们总说餐饮是服务业的顶端,要用心做菜、用情待客。可比起这些日日夜夜守在死亡边缘的人,我们所谓的‘情怀’,是不是太轻了?”

陈默翻着手机,声音哽咽:“全国注册护士超五百万人,其中近七成有中度以上职业倦怠。每年有超过两千名医护人员因过劳引发严重健康问题,但护理行业的平均月薪,还不到一线城市白领的一半。更讽刺的是,每当医患冲突发生,最先被骂的,永远是这些一线护士。”

周婉依旧站着,双手交叠放在身前,像一名等待指令的士兵。

林小满轻声问:“你为什么坚持到现在?”

她沉默了很久,才说:“有一次,一个癌症晚期的阿姨拉着我的手说:‘姑娘,谢谢你让我在这世上最后的日子,还能觉得自己是个体面的人。’那一刻,我觉得值了。”

“可你也付出了太多。”林小满看着她,“你不恨吗?恨那些不理解你们的家属,恨这个从不看见你们付出的社会?”

周婉摇头:“我不恨。我只是……希望有人能记住我们的名字,而不是只记得‘那个护士’。”

林小满点头,伸手搅动汤水。那枚名牌在锅底渐渐融化,化作一只银色的蝴蝶,振翅飞起,在空中盘旋一圈后,落在周婉肩头。她怔住了,伸手想去碰,却又不敢。蝴蝶轻轻扇动翅膀,洒下点点微光,如星尘般融入她的身体。

当晚,社交媒体再次掀起风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