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大突破(第2页)
张野低头看着自己的手,喃喃道:“我以为我做的餐饮已经够贴近生死了……可我连‘尊严’这两个字,都吃得太过轻松。”
陈默翻动手机,声音颤抖:“全国殡葬从业人员超十二万,其中七成以上遭遇过家属辱骂、投诉甚至肢体冲突。心理疾病检出率高达百分之六十四,但行业几乎没有心理支持体系。他们被称为‘阴间打工人’,工资低,社会地位更低,连结婚都要隐瞒职业。”
男人依旧站着,像一座不会倾倒的碑。
林小满看着他,轻声问:“你做了多久?”
“三十七年。”他说,“从十八岁进馆,到现在。”
“后悔过吗?”
他沉默了很久,才摇头:“不后悔。我只是……想知道,有没有人觉得我们重要。”
林小满点头,伸手搅动汤水。那枚铜纽扣在锅底缓缓变形,熔成一只展翅的青铜鸟,羽翼舒展,通体流转着温润的光。一粒深灰色的结晶悄然凝结,随蒸汽升腾,在空中化作细雨般的微尘,悄然洒落。
当晚,社交媒体上突然爆发出一股奇特的浪潮。有人上传视频,标题是《我想对殡仪馆的叔叔说声谢谢》;一位年轻女孩讲述母亲去世后,是那位沉默的整容师让她最后看了一眼“妈妈还是原来的样子”;一名记者匿名发布调查报道,揭露某地殡仪馆员工因长期高压患上重度抑郁,却被单位以“影响风水”为由辞退。
#请看见他们#登上热搜榜首。
三天后,民政部召开紧急会议,宣布将设立“殡葬服务人员荣誉日”,并推动全国殡仪馆建立心理援助机制。同时,多家媒体联合发起“无声守护者”公益项目,邀请公众写下给殡葬工作者的一封信。其中一封写道:
>“我不知道你的名字,但我知道,是你让我父亲走得体面。谢谢你,替我们完成了最后的告别。”
一个月后,第一所殡葬职业学院正式开设“临终关怀与情感支持”课程,教材扉页印着一句话:
**“死亡不是终点,遗忘才是。而你们,是连接生与死的桥梁。”**
而记忆馆的门槛,又一次被踏破。
这次来的是一位快递员,姓王。他浑身湿透,怀里紧紧抱着一个防水袋,里面是一摞发黄的签收单。
“这些……都是我没送成功的。”他声音嘶哑,“客户搬家了,电话停机了,地址写错了……可我一直留着。因为每一张后面,都有个等信的人。”
他坐下,手指颤抖:“去年冬天,我送一封挂号信,到地方才发现收件人已经死了三个月。邻居说,那是他女儿从国外寄回来的,说考上博士了,想第一个告诉爸爸。可老头走之前,还在问‘有没有我的信’。”
他又掏出一封信,信封边角磨损严重,像是被反复摩挲过无数次。
“这是我自己的。”他说,“我儿子写的。他在读大二,学心理学。他说……他不想认我这个爸。”
原来,他早年跑长途货运,常年不在家,妻子抑郁离世,儿子怨他冷漠无情。他试图弥补,可每次打电话,儿子都说:“你连我妈最后一面都没见上,现在装什么父亲?”
他把信放进汤里。
光影浮现:少年蜷缩在床上,听着窗外雨声,一遍遍重播母亲生前的语音留言:“你爸不容易,别怪他……妈知道他也疼你们。”
另一个画面:他在暴雨夜里骑着电动车,为了赶在六点前送达一封加急文件,摔进路边沟渠,膝盖骨折,却坚持把信送到客户手中。
还有一次,他偷偷去儿子学校,在操场外站了一整晚,只为看一眼他的背影。
汤面浮现文字:
**“有些爱,笨拙得说不出口,却用一生在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