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5060(第15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说着她拍了拍秋千的另一边。

秋千微微晃着,她怕张朝坐得局促,又往边上挪了挪,空出一大块位置。

张朝老老实实地挨着她,刚一坐下,秋千顿时往下一沉,发出“吱呀”一声轻响。清枝下意识地攥紧了秋千的绳索,却觉着这架子稳得很。

忽然想起,当初搭的时候她特意选了最粗的麻绳,木头桩子也埋得深,这会儿倒显出好处来了。

张朝和清枝就这样静静地坐着,谁也没说话。

八月的晚风裹着白日里的暑气拂过脸庞,虽还有几分热度,但也比白日里温柔了许多。

天上的星星渐渐亮了起来,月亮悬在树梢头,洒下一片银辉。房子周围的蛙声虫鸣此起彼伏,倒衬得这夏夜愈发静了。

偶尔一阵风过,将张朝的发尾微微吹起。

张朝忽然出了声。

“记得小时候,一到这个时节……”他顿了顿,声音里带着一丝笑意,“吃过晚饭时,我爹总要带着我出门捉蝉去。”

清枝看向他,月光照在他的侧脸上,显出几分怀念的神色。

“那时候村里家家户户都出来捉蝉,法子还都不一样。”他抬头,脸上的笑意更浓了些,“不过每回啊,就数我和爹捉得最多。”

清枝眼睛一亮,身子不自觉地往他那头倾了倾,“是有什么巧法子?”

张朝瞧她这模样,忍不住笑出声,“我们那杆子头上啊,偷偷抹了面筋,往蝉的翅膀上一碰就粘下来了。”

清枝一听,眸子更亮了,连声调拔高了些,“家里正好有面筋!杆子要挑什么样的?可有什么讲究?”

“这么着急?”张朝仰头看她,嘴角噙着笑,“今晚就要去?”

清枝重重地点头,“我可从来没试过这个呢!”

张朝一听,二话不说直接起身,从厨房抄起一把柴刀就往外走。没过多久,就见他拎着一根直溜溜的竹竿回来。

他刚走进院门,便对着清枝说道,“面筋和竹笼备上了吗?”

清枝一听,拎起裙角就往厨房跑。从灶台旁边的柜子里翻出一个竹笼,又舀了满满一勺面筋装进瓦罐,临出门时还不忘摘下一盏灯笼。

清枝原以为他会不耐烦,谁知走到院门口时,张朝仍静静立在那儿。夜风拂过他的衣襟,竟然透出几分闲适的意味来,半点不见焦躁。

两人谁也没有说话,就这么不紧不慢地,并排往林子里走去。

此时月光又亮了些,清枝依稀能辨得清脚下的路。张朝顺手接过竹笼往腰间一挂,又将灯笼提在手里点燃,暖黄的光在渐浓的夜色中透了出来。

行至山脚,湿润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张朝用灯笼照了照前路,隐约可见泥地上泛着水光。“我走前头,你跟紧些。”

“昨夜的雨还没干透呢。”清枝说着,提着裙角紧紧跟在他身后。遇见不好走的坎儿,张朝会先踩稳了,再递手给清枝。

进了林子,张朝出手又快又准,杆子一扬一落,眨眼间就把蝉粘了下来。

那动作利落得很,粘下来的蝉往竹笼里一扔,手指顺势在面筋罐子里一蘸,杆头便重新抹了上面筋,整套动作行云流水。

清枝总觉得,张朝的眼神和耳朵都敏锐得出奇,仿佛之前受过很严苛的训练一般。

她倒是什么都不用管,只跟在后头,不走落了变成。

两人一路粘了不少蝉,竹笼里渐渐热闹起来,扑棱棱的振翅声此起彼伏。

清枝心里头已经开始盘算着,等会儿回去用热油一炸,撒上一把粗盐,定是酥脆浓香。还要叫上隔壁的郭大娘,趁着这新鲜劲儿,一起尝尝这难得的野味宵夜。

她正想得美呢,冷不防地脚下一滑,整个人往后仰去。她还没来得及叫出声,就被一股力道猛地拽了回来。

张朝反应极快,一个箭步上前,长臂一揽,就稳稳将她捞住了。

清枝只觉得忽地天旋地转,整个人便猛地撞进一个带着冷冽气息的怀抱。张朝的胸膛硬邦邦的,撞得她额头生疼。

张朝下意识地收紧手臂,清枝整个人便紧紧贴了上来。他的呼吸忽地一窒,低头望去,怀中的人睫毛轻颤,眸中还漾着未散的惊慌。

想必是真吓着了。

这一瞬,他忽然就明白了,那些总在心头绕来绕去的思绪,似乎终于有了出路。

清枝缓了片刻才回过神来,她从张朝怀里退开半步,拍了拍脸,轻声道,“刚才没留神,踩滑了。”

她低头凑向张朝腰间挂着的竹笼,揭开竹笼的盖子一瞧,不由得眉眼弯弯,带着几分惊喜,“竟捉了这许多!”

说着她利落地合上了笼盖,“天色不早了,咱们回吧。”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