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章(第1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回程比来时快了许多,不到十天,便抵达了边境。

说实在话这一趟无惊无险,只是路上风餐露宿比较艰苦些,事先设想的乱兵并未碰到。

马贼们就此告别,唐云随同一些商旅则进入了西夏境内,为了隐秘行事,特地从黑水燕镇军司那种沙漠包围的地区入境。

黑水燕镇军司属于西夏右厢军,即所谓的“河外兵”与财雄势大、人多城多、骁勇善战的左厢军相比,西夏右厢军显得寒酸许多,燕镇军总共只有两城,其中军司驻地在大漠边缘的两个大湖之间,另一座小城堡则在大漠深处,地广人稀,环境恶劣之极。

进得城内,城内依旧是死气沉沉的,土城、土房屋、土街道,一切都是灰土色的。

商人们来到城内仅有的一家客栈,便开始整理行囊,要些吃食,店内顿时喧闹起来。

唐云坐下要了碗水,在这里,水比酒贵的多,比粮食贵的多,甚至可以说水是最贵的商品。

一大碗带着土涩味的水灌下喉咙,唐云长舒了一口气。

拿出条汗巾擦了擦嘴,又要了一条烤羊腿带上,给自己的水囊加满了水,取了铜钱两吊在桌上,转身出了店门,牵着骆驼走了。

那伙计前来收拾,顺手连唐云仍在桌上的汗巾一起拿了,店主瞟了他一眼,那伙计与他目光一对,微微点了点头,便低着头匆匆到后面去了……

七月二十三,兴庆府。

密室之内,梁乙逋的书案前铺着一张绢布,上面密密麻麻写着不少汉字,但是多不成意思,似乎是佛经。

但是在内行人眼中,这些东西代表着另外的意思。一品堂的女首领保持着一成不变的姿态跪坐在他的面前,看着唐云带回来的成果。

曾长期与宋朝交兵的梁乙逋一眼就认出来了,这是一份宋朝的军机文字,也就是用“密语”写成的军事文件,这样的东西他见到过很多次。

宋军但凡传递军机情报,都是用密语写成,这样便是落到敌军手中,也无泄漏之虞。

不过这份上面已经有了一些不起眼的“注释”显然已经透露出了真正的意思。

就算没有,梁乙逋也有自信能破解之。

宋夏交兵几十年,西夏国内俘虏的宋军何止千万,其中不少都是军中的文书之类,这些人就是掌管这些密语文字的翻译工作。

这是一份纲运时间表,虽未表明运送的货物是什么,但是清楚的表明了运输时间和路线。大概是宋军某批军资器械的纲运。

“相爷,开弓没有回头箭,早下决断。”

“便是,你去依计而行。”

梁乙逋此时也是心中紧张,策划了这么久,终于进行到关键一步了。

红莲会的盗匪们并非等闲之辈,那批从开封府押运前往陕西前线的纲运,押队的官兵并非身经百战的西军,而是腐朽无能的殿前司禁军,一都天武步军,想来宋朝以为在内陆腹地太平无事,再加上沿途官府接应,没人敢截官兵。

身前的女人退下之后不久,一道倩影出现在室内。

“这一路行来,那唐云可有何不妥之处?”

“奴婢这一路来盯的很紧,并未发现其有何阴私之事。”

药宁的表情十分淡定从容,梁乙逋摸着下巴想了想,终于疑虑尽去。

他一直以为唐云此人乃是个财色之徒,像这样的人必定短视,短视之人则不能尽信,但是现在看来是自己多虑了。

也罢!事情已经到了紧要关头,莫要节外生枝。

夜晚,兴庆府东城某处。

这是一片不起眼的小坊区,其中一座寺庙。

兴庆府内这样的寺庙很多,这与党项贵人们崇佛的习惯有关,在西夏的社会阶层中,僧侣乃是一个特殊的阶层,有时候,甚至贵比王侯。

庙内后厢房中,药宁的对面正是唐云。

“锡瀚井?”

唐云的眉头紧皱,一品堂的势力确实是厉害,很快就查出目前梁太后一派在天都山一带的勾当,天都山脉方圆千里,其中深山密林极多,锡瀚井峡谷乃是人迹罕至之处,若是屯军,确实是一处隐秘之所,想来那位高僧正在帮助他们在山中挖井蓄水。

只是,这锡瀚井暗中进行的勾当,和对付梁乙逋有何关系?

工程规模浩大,依唐云看来,反倒是此地靠近宋境,大军屯驻对宋朝的威胁更明显一些。

“这些都是你听来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