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第1页)
柳乐已经认真在听,连连赞同:「太皇太后这个法子好。百姓们兴旺,心中念着你的好,比去庙里烧香舍钱还更灵验。」想了想她又问,「果真免到佃户头上了么?」
「问得是。」予翀笑道,「自然不许有人拿了大块的地再分租给人,只他一个落好处。现在封地上的事由罗驰罗巡抚总管着,他倒是个认真的人,有他在,能确保是佃户得益。当然,也不能只倚靠一二人,须有一套完整办法——」他向那堆书册点点头,「这里面有管理田亩赋税的律法条例,你看了就知,这些东西都是罗巡抚制定的。究竟执行如何,起初,我也不放心,咱们成亲前,我往那边去了一趟,事先派人暗中探察,走访了百十馀户,竟没遇到一人抱怨不公。后来我听说罗巡抚在各县都设了公堂,专理田地上的案子,凡有纠纷皆可来此上诉,凡有诉状,每一件必会细细过问,若查明是实,必严惩,还要问责里正等人,所以争田争地之事渐渐也就少了。
「若到处都是这样的父母官多好。」柳乐叹道,「的人手上有几个进益,慢慢也能买几亩自己的田地,或有本钱做点小买卖,多出的地又可租给别人种。——如今你刚好便去了这项,未免有点儿过河拆桥,不若再延一两年?」
予翀一口应允:「我告诉他们颁下去,再延三年。以后的事情再说,若这两年看着好,一直这样下去也未尝不可。
「如今总数就按减去三分之一计算,收来的这笔银钱拿出一半,其中少部分留着防备灾荒,剩下的都花销在开山辟路丶修渠建桥等事上——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柳乐不住点头,「这些该多做,还有开医馆丶办学堂……」
予翀笑了:「果然你有主意。这些事罗大人倒也在办,只是不能一下子全部完备,如今已有个雏形,后面逐渐增补。你有想法,不管与我商量或与罗大人商量皆可,你可以直接写信给他。」
柳乐感到不好意思,忙说:「罗大人真是位好官,既然他都想到了,就依他的办吧,你接着说。」
予翀道:「还有就是兵士们的粮饷,除去这些,剩下便是王府的私用了,大约还有总数七分之一的银子。如你所说,有一些幕友为我办事,另外那边也照这里建了一座府邸,各样都现成的,故也有家下人要养着,要留些银钱。这么算下来,差不多有总数十分之一,供你我与这一院子人的全部花用。」
说到此处,他停下,手指向另一摞册子:「那么这件事你可要答应我了吧,权当是为将来做准备。」
「又是什么?」柳乐不由问道。
第43章增加什么人口,是小娃娃,还是王爷立侧妃?
「这是咱们家的家政。」予翀答,露出一丝笑,「如何,你先把咱们这座王府管起来?别再说你当不起,你定能比我做得更好。以后一应银钱出入都由你做主,不管在哪里用了,不必问我。」
这回柳乐并非措手不及了,可她不得不疑心予翀究竟是什么意思,依旧摇头:「殿下太高看我了,我没做过,做不来。」
「谁生来就会?不必顾虑。」予翀仍是笑,「我把家底都交给你了,你还推,可显得不厚道了。这些是王府里的总帐,能看见的人不多,王府的收入花销全在上面,你有工夫时可先瞅瞅,若有不明白,或者还想看其它细帐,就找这个人——」他随意翻开帐本,手指着上面一个印章,「这个胥增百是总帐房,帐上的事情,你叫他进来问。其馀大小事,都找内务总管。」
柳乐见难以推辞,又想起太皇太后的话,便道:「上次太皇太后说要添些人,殿下看……」
「太皇太后说要我听你的。」予翀笑道,「你看要添做什么的人,告诉总管,让他先去挑,挑好了带进来给你看。说是从哪处荐来的,你都不必理会,反正,只有你瞧着好了才留下。」
柳乐想,本来王妃该是个达官显贵家的女儿,嫁过来时就会带不少人,不像她,只有一个巧莺。太皇太后是一番好意,怕她在王府感到势单力薄,可她其实并无心培养自己的「势力」,顶好是先熟悉了府里这些人,只要他们不至于背后骂她,就已经很好了。
于是她说:「眼下这些人,似乎也够了,要不然,以后需要了再说?」
予翀点点头:「都由你。不是要一两日就如何,时日还长着呢,慢慢看吧,现在这些人不合适了也能换。」
他已向外走去,又在门口立住说:「不必顾虑,要做什么,只管大手大脚放开去做。银子如何用全凭你做主,你看看前头,若有要改的尽管改,只是不要太过省俭,若一文不取,一分不花,未免有负皇恩。」他带几分揶揄地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