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第2页)
终于,睡意又回来了,可是蝉翼般的帐子根本遮不住烛光,而她不惯睡觉时有光亮。她想去吹灭它们,又记起这是花烛夜,一对红烛要燃到第二日早晨,吹不得。
她把头转向另一面,裹紧被子睡了。
第28章何况妹妹现今是什么身份?更不能招人话柄。
柳乐从小就习惯了家里热热闹闹。柳家家宅不大,人却多,有她们兄妹三个,又有父亲的学生出入,后来哥哥娶了嫂子,添了两个侄儿,母亲玩笑地抱怨说:「一不留神就要踩着谁的脚。」
嫁到计家时,可能是长了几岁,性子沉了几分,她开始喜欢清静。不过董素娥愿意媳妇们在跟前陪着,高娴也喜欢闲聊,计晴和两个小侄女都喜欢找她玩,即便计晨不在家,她能独自一人的时候并不多。
直到现在,柳乐才知道「清静」究竟能静到何种地步。起床时,有人送来衣物,吃饭时,有人摆好桌子,除此外,那些人不知待在何处,好像沙子撒入湖水一样难以寻觅;偌大一个王府,能与她说话的只有巧莺一个。
这两日每日一早,宫里一个板着脸的嬷嬷过来,教她一两个时辰的宫廷礼仪,顺带还传了太后的懿旨,可能是体谅她,特意免她新婚前几日入宫请安,以后每月逢五逢十进宫。
或许她学得快,那嬷嬷来了两日也就不再来了,柳乐心中着急,偏又无事可做,只能对着一条条红色的檐柱发呆。
巧莺悄悄说:「这些人,你说她们没规矩,该做的活儿也做,说她们懂规矩,怎么一个个冷冰冰的。再说,主子不在,他们就一点儿都不奇怪?」
柳乐也不明白,想来,王府里行的大概是另一套规矩。
照习俗,新妇三日后要回门,柳乐担心这里的规矩也是两样。毕竟,她连做太后的婆母还没有去拜见,不知准不准她先回娘家。
十二日一早郁郁地起床,一位宫女进来说:「今日王妃归宁,轿马已备好,礼单请王妃过目。」说毕呈上托盘。
柳乐险些蹦了起来,刚要伸手去拿,又先问:「王爷一同去吗?」
「殿下说这次不能同往。」
柳乐暗自高兴,从盘上取下礼单来看。「太多了。」她自语,走到桌边磨了少许墨,拿笔先划去大半,想了一想,又划了几笔。除去几坛子御酒,几屉内造点心,每人只留一样:父亲是一部拓印书贴,母亲是一条抹额,哥哥是一套竹木茶具,嫂子和妹妹各一面宫制靶镜,大侄儿一方端溪砚,小侄儿一张牛角小弓。
「这些便好。」
宫女领命下去,柳乐兴奋地对巧莺说:「快收拾一下,早饭传了么,吃几口咱们就走。」又补上,「到了家里,这里的情形也不必细说。」
巧莺笑道:「眼见为实。姑娘打扮得如花似玉,衣锦还家,顶一千句好话,还用我说什么呢?」
要走时,果然已有一乘轿辇在外候着。数十人骑大马行在前后,一路少不得执事开道,浩浩荡荡到了柳宅前。巧莺上前把柳乐搀下轿,柳家早有人等在门口,连忙拥进家门。王府的随从留下四个在门外待命,一队车马才调头回府去了。
虽说离开家才几天,可出嫁了再回来见亲人,宛若隔年一般。柳乐拉着母亲,江岚抱住女儿,都向对方脸上看了又看。
柳乐这两天虽然起床早,晚上睡得亦早,每日下午都没什么事,休息得很足;王府里一无尊长,二无贵客,吃饭时就她和巧莺,还挺自在,外加饭菜可口,吃得也不少;再说她的心绪——论起来,嫁之前她更忐忑,等真进了王府,见不过是那么着,反还放松了些。因这些原因,她这次回家,面容上真比两日前还更显出几分滋润,江岚一见,心已经放下大半。不过,到底有一番伤感,与母亲丶妹妹见过后,柳乐抹着眼泪说:「我去看看父亲。」
江岚说:「你爹正写字,等下再去吧。」
柳乐知道父亲晨起要写一篇字,是雷打不动的习惯,不禁笑起来,又问,「嫂子呢?」
严华在门外站了一会儿了,听见话急忙进屋。柳乐拉着她不让行礼,又叫两个侄儿,要巧莺把各人礼物拿来,大家看了一回。
江岚因笑道:「你哥哥还在外面不敢进来。」
「这有什么关系,快进来。我还以为哥哥今日要上衙门去。」
话音刚落,柳图红光满面地走来,躬身行了个参见大礼,把一家人都逗得笑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