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4章(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楚国江夏人士瞿东辰,拜见陛下。」

他声音有些大,嗓子也有些紧,殿内殿外的人都把他这第一句介绍听得清楚。

小白仔细看了,眼前的一号是个这时代标准成年男性士人的打扮,束发戴头巾,衣服不论新旧颜色,至少没有补丁,都是广袖。

号码牌他让人按照来的先后顺序发的,因为丞相他们不放心都要来看一看,就只发三百,不然他的体力在这,一天全见完了都没事。

第一批来了洛京的各地士人加起来能有两千人了,虽然还比不上母校广场上校招的学生多,但这个时代本来知识分子就不多,就算他招的不止是会读书的,那也还交通不便,能来个两千人已经算可以了。

「瞿东辰,你起身说话。诗丶书丶礼丶乐丶射丶数丶农,天文丶地质丶能工巧匠丶治病救人丶带兵打仗,能言善辩……这些你觉得自己擅长什么?」

小白放大声音,以保证殿外的后面的人也都能听得见,给他们打个样。

瞿东辰双手垂落在身体两侧,看上去放松了一些,但仍旧紧着的嗓音暴露了他,「草民六艺皆通,自认礼学的最好。」

学礼,认字是基础,所学内容除了不同阶级礼仪细节,还有礼制的讨论意见,礼仪意义与作用的辩论,中间还夹杂着一些历史典故,到了现在还加入国家行政机构设官分职的制度。

能学礼,就说明一个人出身足够,也难怪他三四十也要从江夏跑来洛京,学这个在地方做吏谁都不甘心,做官只能来求皇帝。

坐在靠背椅上的面试主官兼顶头boss的小白看看左右:「五分钟之内,诸卿考一考他吧。」

这我不会,你们来考。

关于分钟,小白是和太史局丶扶仙宫以及自己在的玄雍宫先用上这个时间单位,皇帝亲信们也被迫知道。

等后面他的大钟楼做出来了,那就不用担心听得听不懂了。

太史令很随意的先开口问道:「有人说周礼尽矣,你如何看待。」

只会礼,那这不是他太史局要的人才,项景给了个题看他怎么辩,反正如果一般的话,管礼仪的奉常是不缺人的。

然后项景眼神看向李理——你作为一国奉常,陛下从前的老师,怎么教导陛下的,连个礼的问题他都问不出来?

李理冷漠回视,我都教了,陛下不学能怪我吗,他能知道守孝的规矩你就谢天谢地吧。

殿内皇帝的提问,瞿东辰的擅礼,以及项景的论题,殿外靠得近的大家都听得一清二楚,听不清的就向前方询问,大家用很小声的气声交流,嗡嗡的,虽然有些失礼,但是不吵人。

里面瞿东辰的回答是晋就是周的正统,只要晋在周礼一直不曾消亡,然后引经据典论证他的论点,外面站的近的人纷纷换位思考,如果是自己要怎么回答。

不对,他们也不擅礼,想想里面皇帝与百官会问自己什么问题吧。

瞿东辰不知道五分钟是什么,但知道后面还有299个人,诸公时间有限,他只要不出错的快速辩完就可以。

等他停下嘴,奉常牌子后的老人对着他温和一笑,让瞿东辰心里忐忑。

李理对着小白小声道:「礼确实学的还可,可惜臣这儿实在不缺下官。」

小白想想瞿东辰标准落魄小贵族的身份以及这人是一号,决定还是给个机会:「孤有意改进现在的字,你愿不愿意加入进来?」

除了丞相公孙弘,其他官员纷纷眼神从瞿东辰身上挪到小白那儿:改字?

「嗯?孤没有和诸卿说吗?」小白若无其事,「字传至现在也有了三次变革,孤准备顺应天意,再变第四次。丞相已经写信邀请大晋各地的诸位大贤前来洛京,共议此事。

除了改字,孤还准备编纂关于字的演变发展以及字义字音的字典。」

看看跟没事人一样,确实知道皇帝这想法的公孙弘,朱平感觉自己人都麻了:「陛下,这字是非改不可吗?」

公孙弘,你老小子上次只和我说缺人,但是会慢慢增员,怎么一下子忽然就要改字了?

「只不过是顺应天意,化繁为简而已,类似这种。」小白提笔,写了个周小篆的两句诗,又直接写了同样诗句的简体字,举起来给他们看。

坐一排桌上的大臣,还有站在前方的瞿东辰都看了个仔细,上面是好看但是比划更多的篆书,下面是笔画少的新字。

大臣们看着一眼就能认得清的简体字,心里总感觉皇帝已经把字要怎么简化都想的好好的了。

行吧,陛下都说「顺应天意」了,那我们还能说什么。

面对诸公看来的视线,瞿东辰一句「我愿意」脱口而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