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第1页)
他这些年一直没有收到老朋友们的书信,还以为谢文载他们在埋怨自己袖手旁观呢。等到他前年联系上四年前遇赦回京的人,才知道大家根本没怨过他,也不后悔为了避开孙永禄而越走越远。一众吴门故生们都认为,倘若遇赦的时候,朝廷来的使者发现他们处境太好了,一查发现跟陶岳有关系,有可能会大大影响陶岳的圣眷。他多年前救了大家,所有人都不希望再连累他。
周三将军在场也表示周家未能及时救助谢文载等人,感到很过意不去。幸好这些年来,海西崖带着所有人,始终在周家能控制的西北边区范围内活动,让周家有机会关照一二,才算是弥补了当年的失误。
后面的话,海礁没能继续听下去,心里忍不住有些小郁闷:「二叔明明也很想知道陶大人与表叔公他们都谈了些什么,却不肯让我继续待在那儿偷听,还威胁说我再不走,他就要告诉爷爷了……」
海棠拍了拍哥哥的背,以示安抚,叹道:「看来爷爷当年选择一路往偏远的地方走,并不是正确的决定……只是表叔公他们都不好意思跟爷爷提罢了。」
海礁点点头:「爷爷站在客厅门口,其实也能听见屋里在说什么。他老人家脸都红了,没好意思进去……」话虽如此,他也没觉得自家爷爷犯了多大的错,「爷爷又不知道周家一直有意结交陶大人,更不知道陶大人一直都有意护着表叔公他们。他忽然听说孙永禄去了长安,心里肯定害怕表叔公他们会被仇人发现呀!他一个小官,无权无势的,又能怎么办?正好甘州有了空缺,急需要人,他就立刻自荐了。他没有门路替表叔公他们安排更好的去处,却也冒着风险护了他们二十多年,又有什么错呢?」
这其实就是几方友军之间缺乏沟通才导致的结果。陶岳陶大人可能心疼自己的朋友们,可谢文载等人这些年也没吃过什么大苦头呀?因为得罪皇帝权臣而被流放边疆的人,有几个过得比他们好的?早年他们在长安丶甘州丶肃州等地要干活时,也不是什么重活,主要是些文书丶教习的工作,食宿丶医疗都有基本的保障,也没人故意刁难他们,遇赦后更是大部分人都顺利回家去了。这样的际遇已经很幸运了!
陶岳在京中做了多年的皇亲国戚与高官,养尊处优惯了,觉得谢文载他们受了许多苦,其实根本不知道,流放西北的犯官实际上应该过什么样的日子吧?
海棠撇了撇嘴:「陶大人既然这么心疼朋友们,三十一年了,怎么就没想个法子把他们救出去呢?就连皇帝赦免的旨意,也是四年前才下来的。之前的二十多年,也没见陶大人多关照表叔公他们呀。反倒是爷爷,一直在照顾着所有人,为了他们,连自己的前程都耽误了!」
海礁微笑着看了妹妹一眼:「好了,这些话咱们兄妹私底下说说就好,可别叫人听见。过去的事已经没办法改变,一直挂在嘴边,只会得罪人,那咱们家这三十多年受的苦才是白受了呢,还不如多想想以后。我现在就盼着陶大人赶紧把谢表叔公他们带回去,最好帮他们重回官场。爷爷要是能顺便沾个光,那就更好了。」
他是盼着陶岳能飞黄腾达的。只要陶岳手中掌握了更大的权势,孙阁老一派就休想再威胁到海家人。到时候,无论是他要狐假虎威去救上辈子的恩人,还是未来入仕后争取更好的前程,都会容易许多。
海棠听了便不再多言,只要哥哥明白是非对错,不会因为崇敬陶岳,也跟着抱怨自家祖父就好。
她转了个话题:「没想到陶大人会丢下和谈使团,特地跑到肃州来见表叔公与曹爷爷他们。胡人使团已经到达高台所了吧?陶大人忽然离开,真的不会有影响吗?他好象真的很在乎表叔公他们这些朋友,方才还说什么……回中原后,要请大夫来为朋友们调理身体。他这是决心要把人带回去了?」
海礁想了想:「表叔公他们四年前便遇赦,已是自由身,又恢复了功名,早就能回去了。一直都跟咱们家一块儿留在边地,不过是自己不想走罢了。他们离开也好。三位长辈的身体都不是很康健,早就该好好找大夫调理一番了。边城能找到几个好大夫?回春堂的大夫开起方来,还未必有谢表叔公与陆爷爷高明呢。小石头自打去年春天大病一场,身体弱了许多,还是靠吃谢表叔公的方子,才慢慢有了起色。陶大人应该有法子请到太医或别的京城名医吧?若是有良医把三位长辈的老毛病治好,他们每逢换季时也能少受些罪。至于孙家人的威胁……陶大人应该会保护好他们吧?」
海礁还有几分私心,觉得谢文载丶曹耕云与陆栢年他们一旦选择离开边地,随陶岳回京,自家爷爷海西崖也很可能不会再坚持留在肃州了,周家更有可能看在陶岳的面上,不再挽留爷爷。到时候无论他们一家是返回永平老家,还是跟着谢文载进京,他都有机会拥有更好的前程。哪怕他需要重新找理由,在三年后前往大同救人,好歹不必再担心会被祖父母逼着留在西北入仕了呀!
海礁在屋里踱步走了两圈,抬头看向海棠:「小妹,我不知道表叔公现下心里是怎么想的,会不会拒绝跟陶大人回去,但我……会试着去说服他。无论是为了爷爷,还是咱们家,又或是为了表叔公丶曹爷爷丶陆爷爷,甚至是为了陶大人,我们都不应该再留在这里了!」
第86章清晨
虽然陶岳说自己打算在傍晚前出城返回高台所,但谢文载与曹陆等人坚持留客,周三将军又再三劝说,加上他随行的护卫们赶了一天一夜的路,也确实很辛苦了,他最终还是松了口,答应在肃州城住一晚。
海家宅子地方有限,周三将军邀请陶岳到自家宅子去住,被陶岳婉拒了。与谢文载丶海西崖商量过后,陶岳决定带着两个心腹护卫留宿海家,其他人就借住到周三将军府里去,也算是向周家人显示亲善的意思。
这一夜,陶岳与谢文载丶曹耕云与陆栢年四人同住一屋,抵足而眠,也不知道聊到了多晚。第二天清晨众人起身梳洗用早饭时,海棠向祖母马氏争取到了送早点的任务,还能看到表叔公他们脸上挂着明显的黑眼圈。
陶岳的黑眼圈倒是很不明显。也不知道他是什么体质,分明一晚上没睡好,之前还赶了一天一夜的路,却不见半点疲色。早起换了干净的衣裳,仔细梳洗过,他看起来便又是个精神奕奕又很有气质的中年帅哥了。
海棠将热腾腾的早点放在表叔公房中大炕中间摆的炕桌上,冲着坐在一旁的陶岳露出了可爱的笑容,两只大眼睛布林布林的,显得格外讨喜。正常人都不可能冷着脸面对这样可爱的小女孩。
陶岳自然也不会例外。
他下意识地便回了海棠一个和蔼的微笑,还亲切地问她:「你是海经历的孙女儿么?你父亲是谁?今年几岁了?」
海棠脆生生地回答:「再过几天我就满十周岁啦!我爹叫海定城。」
陶岳怔了怔。他本来还以为海棠是海长安的女儿,如今才想起来,那几位得赦回朝的老友,曾提及海西崖的儿子名叫海定城,多年前入了肃州卫,在与胡人交战时身殒了。
几位老友都提到,因为连累得海西崖失去独子,海西崖提起要迁往瓜州的时候,他们都没好意思反对。那时他们都听说了京城传来的消息,知道孙贵妃所生的皇子即将立储,所有人都丧失了信心,认为自己此生无望昭雪回朝了。瓜州虽偏远苦寒,好歹没有孙家人给大家添堵,大家也能有清静日子可过,便都跟着海家人离开了肃州。
陶岳刚知道这事儿时,还有些埋怨海西崖安排不周全。可仔细想想,他一个芝麻小官,又没有门路四处打点,除了一退再退,还能怎么办呢?他好歹保护了谢文载等人二三十年,期间耽误了自己的前程,也一直无怨无悔的,比起谢文载他们袖手旁观的家族亲友,人品反倒更可靠些。比起陶岳本人,似乎也更象是个稳妥可靠的朋友。陶岳开始反省,明明是自己没有安排妥当,考虑得不够周全,没有及时帮到友人的忙,如今怎么有脸去责怪真正帮助了友人的仁厚君子呢?
陶岳叹了口气,随即又微笑着伸手摸了摸海棠的脑袋:「好孩子,你爷爷和你父亲都是英雄,想来你也不差。」
海棠回了他一个更加灿烂可爱的笑容,歪着头道:「我只要当爷爷奶奶的乖孩子就好。陶爷爷,听说你是来跟胡人和谈的。和谈完了之后,我们这儿是不是就不会再打仗了?」
陶岳笑着问她:「你为什么问这个?」
海棠故意叹了口气:「我哥哥想要象爹爹那样做英雄,到战场上去立军功。可爷爷说他年纪太小了,要等长大了才能去。可要是肃州没有仗打了,哥哥长大了也上不了战场呀,那他还怎么做英雄呢?」
「做什么英雄?你们小孩子家,以为上战场是好玩儿的么?!」谢文载走了过来,脸色不是很好看,「好了,快回你爷爷阿奶那儿去吃早饭吧。大早上的,空着肚子到处乱跑,你也不怕吹了冷风,回头闹肚子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