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140(第29页)
nbsp;nbsp;nbsp;nbsp;“对。我还可以给人写墓志铭,一趟没几天就能赚三五两银子。主家要是大方点,能有个十两八两。”赵骅想起少年时光,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个赚钱的天才,“其实给人造园子更赚钱。设计是一笔,建造的时候又是一笔。可惜造园子工期太长,耽误我读书,不划算。我只能赚最后一笔。”
nbsp;nbsp;nbsp;nbsp;窦荣也好奇:“最后一笔?”
nbsp;nbsp;nbsp;nbsp;“嘿。”赵骅得意极了,“你们当那些人造园子是做什么的?真当是给自己享受的?自己享受为什么不住在那儿,还得和自己家隔上一点路?”
nbsp;nbsp;nbsp;nbsp;一说起这个,赵淩和窦荣就全都明白了。
nbsp;nbsp;nbsp;nbsp;那必然是为了交际啊。
nbsp;nbsp;nbsp;nbsp;就如同神都明明不适合种竹子,却还是有人非得种上一丛半死不活的细竹子一样,那都是为人际交往服务的。
nbsp;nbsp;nbsp;nbsp;达官显贵斥巨资造园子,享受肯定是目的之一,另外一方面是借着园子邀请一些客人,谈话做事都更具有私密性。
nbsp;nbsp;nbsp;nbsp;那么在这个信息传递相对闭塞的时代,怎么把“我有一个园子,特别特别好,欢迎大家来玩,和我交朋友”这样的消息传递出去呢?
nbsp;nbsp;nbsp;nbsp;这时候文人的作用就体现了出来。
nbsp;nbsp;nbsp;nbsp;好的诗词歌赋,就是最好的广告宣传。
nbsp;nbsp;nbsp;nbsp;赵骅作诗很行。
nbsp;nbsp;nbsp;nbsp;“我给人写一首诗,少则三四两,最多的一次赚了五十两。”赵骅比划出五根手指。
nbsp;nbsp;nbsp;nbsp;“嚯!”赵淩和窦荣都很给面子的露出惊讶的表情。
nbsp;nbsp;nbsp;nbsp;“这么多!”
nbsp;nbsp;nbsp;nbsp;“厉害吧?”赵骅把手收回来,又摇摇头,“其实我知道,那些人是借口给我送钱呢。我那会儿刚考上举人,解元。十七岁的解元有多稀罕知道不?”
nbsp;nbsp;nbsp;nbsp;十三岁的解元看着他:“不知道。”
nbsp;nbsp;nbsp;nbsp;“啧。你爹我一表人才,风流倜傥,岂是你一个黄口小儿能比的?我当初还是会元呢。要不是殿试……哼,不说了。”赵骅斜睨杀鱼郎儿子,别说,这手起刀落的怎么就这么利落,难道真的是钓鱼钓多了?
nbsp;nbsp;nbsp;nbsp;窦荣想到十三岁的赵淩,表示不赞同:“水灵十三岁的时候也是……很水灵的。”
nbsp;nbsp;nbsp;nbsp;赵骅疑惑:“淩儿十三岁的时候,你不是在凉州?”
nbsp;nbsp;nbsp;nbsp;窦荣小声:“出了米家那档子事,我在凉州听到了水灵替米家出头,担心就跑回来了。”
nbsp;nbsp;nbsp;nbsp;赵骅认真琢磨了一下这句话里的重点,目光渐渐犀利:“你那会儿就惦记上我家淩儿了?”
nbsp;nbsp;nbsp;nbsp;“嗯?”赵淩表示疑惑,“这么早吗?”
nbsp;nbsp;nbsp;nbsp;他那会儿才是一个十三岁的小朋友啊。
nbsp;nbsp;nbsp;nbsp;不过窦荣那会儿也才十六。
nbsp;nbsp;nbsp;nbsp;噫~黄豆。
nbsp;nbsp;nbsp;nbsp;窦荣干脆也撸起袖子,去帮人抹各种鸡鸭鹅的脖子,菜刀玩得比大厨还溜。
nbsp;nbsp;nbsp;nbsp;赵淩见窦荣跑了,横着挪了两步到赵骅身边:“爹,你教我堪舆。”
nbsp;nbsp;nbsp;nbsp;赵骅拒绝:“你连作诗都教不会,还教你堪舆?你当堪舆那么简单?”
nbsp;nbsp;nbsp;nbsp;“你不教,怎么知道我学不会呢?”赵淩不服气。
nbsp;nbsp;nbsp;nbsp;赵骅鄙夷地瞥了他一眼:“堪舆是要有天分的,你什么天分自己不清楚?同一条路,白天走过晚上就能不认识的,你跟我说你学堪舆?往山里头一钻,还能出来不?”
nbsp;nbsp;nbsp;nbsp;“我还学了点观星……”
nbsp;nbsp;nbsp;nbsp;“我知道。跟张监丞学的对吧?然后就跟着星星一路向北,从梁州走到了凉州。”
nbsp;nbsp;nbsp;nbsp;赵淩顿时不吱声了。
nbsp;nbsp;nbsp;nbsp;赵骅倒是把自己给说生气了,决定回房写诗骂儿子!
nbsp;nbsp;nbsp;nbsp;先去看看小儿子功课做得怎么样了,要是做不好,连着小儿子一起骂。
nbsp;nbsp;nbsp;nbsp;赵骅走了没多久,赵王氏从徐家帮忙回来了,把家里不靠谱的男人们一起打包送到澡堂子里,回来试了低调一些的礼服,确定没什么问题,又交代了明天的婚礼流程,特意叮嘱窦荣:“翊儿,你多看着点淩儿,别让他碰酒。吃菜的时候也多注意,这次你们四伯娘请的大厨是武州那边的,做菜爱放酒。”
nbsp;nbsp;nbsp;nbsp;“我又不傻。”酒香,醉的菜他都不碰。
nbsp;nbsp;nbsp;nbsp;第二天大婚正日,赵游一身大红骑着租来的马,从小院出发,带着迎亲的队伍一路吹吹打打到徐家。
nbsp;nbsp;nbsp;nbsp;徐家就在隔壁坊,住着的大多数也是书院的先生学子。
nbsp;nbsp;nbsp;nbsp;徐家的院子比曹家的还小一些,只是因为徐家人口少,住着倒是还算宽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