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第2页)
她眸光闪了闪,拆开了信封。
里面是一张字条,字迹雄浑有力,英挺端直。是他的字迹,杜时笙的唇角,漾出了浅浅的梨涡。
「致卿雅鉴:
吾安,勿念。归期将近,不日返京。若有所需,或遇急事,但遣人至府相告。盼卿珍重,静候佳音。
晏谨书。」
杜时笙抿了抿唇,香靥凝羞,粉面生红。「吾安勿念」这四个字,便如贝奴的小猫抓,任她挪开了视线,却仍旧挠得她心头微颤。
我念了吗?杜时笙抿唇一笑,好似,当真是念了的,还派了阿泰去打听。
她颊上的红晕,绽放的更加绚烂了。
闻着小字条上扑鼻而来的墨香,杜时笙心念一动,又闻了闻信封上微微有些刺鼻的墨味,心中生出一个奇怪的念头,难不成,他知道阿泰去打探了?
她转过头去,问阿昌道:「魏郎君的家书,是何时送到府中的?」
阿昌一怔,没想到杜时笙会问这个问题,他迟疑了一下,回道:「是昨日送来的。」
杜时笙微一思量,又问道:「那这张字条,是与家书夹在一起,还是分放两个信封送到府上的?」
阿昌眨巴了两下眼睛,看着那个被拆开的信封,自信道:「是分放在两个信封送来的!阿郎给娘子的字条,当然要放在不同的信封里!」
「那这信封上的字,也是魏郎君写的?」杜时笙指着那信封上歪歪扭扭的字,笑着问道。
「这……阿郎的信封上,并……并没有字,这是仆写上去的。」阿昌额头上,冒出了一层细汗。
阿郎只给了一张字条,可他却自作聪明的拿了一个信封将它装上,快到清欢小馆,才发现这信封上空空如也。他特地在街边的一家小店,借了笔墨,写上了杜娘子亲启几个字。
杜时笙见他慌了,无意再为难他,眸子转了转,一脸笑意地说道:「多谢阿昌跑这一趟。近日,儿的小馆里有几道新鲜菜式,不若阿昌带回去,给府里尝尝?」
「好,杜娘子!」
阿昌露出了一个大大的笑脸,阿郎定然十分欢喜,说不准,他开心之馀,伤还能好得快些!
杜时笙回到厨房中,对着锅灶陷入了沉思。这「家书」有些奇怪,字条上的墨迹,还未干透,味道也未曾散去,倒像是刚刚写的。
难道,魏郎君已经回到魏府了?可为何,大理寺和魏府之人却说,他未曾回城呢?
「小娘子,要亲自做这几样菜吗?」
巧环见杜时笙挽起了衣袖,有些惊诧。毕竟,现下铺里大部分菜肴,都是她一手烹制了。
「你且忙别的,这几样我亲自来做。」杜时笙眼波闪闪,白皙的杏腮,在厨房氤氲的热气中,微微泛红。
不若,试他一试吧。
「这是儿为府上做的几样小菜,汤汤水水皆有,还请阿昌小心着拿些。」杜时笙将一手做的菜肴,装进食盒,交给阿昌。
闻见饭菜香气,阿昌有些着急了,若是阿郎现下,已在府里吃过饭了可怎么办?
于是,他与杜时笙道了谢后,便急急要走。
「阿昌,且等等!」杜时笙叫住了他。
「杜娘子还有何事?」阿昌心中一喜,这是有话要带给阿郎吗?
杜时笙垂下眸子,看着食盒,轻声道:「这里有一道陌上花开,还请府里……仔细尝上一尝。」
「是,杜娘子。」阿昌虽是不解其意,但这次却是牢牢记住了。
阿昌驾着马车,飞驰着回了魏府,一路心里都在念着「陌上花开」四个字。上次阿郎那个鲤鱼的事故,定然是不能再重演了。
他提着食盒,一路小跑到偏房,一进门便高声道:「阿郎,杜娘子说,快尝尝陌上花开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