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第1页)
这会儿还是夏天,也不知道人家是怎么弄到的山楂,在集市上卖糖葫芦的仅此一家,看着酸酸甜甜的样子就叫人流口水。
山里摘得东西也不要粮票,就是糖葫芦费了糖,糖又是个金贵物,糖葫芦的价格自然有点小贵。
因而,此时小崽子虽然眼巴巴的看着,却也并没有哭闹着要娘亲买,到底农家长大的孩子,比较早熟。
不过冉佳仪也不是一个多么小气的人,看小孩这样没忍心丶上前给买了一根。
说是糖裹着,其实就薄薄的一层糖衣,冉佳仪猜测是用糖精做的,只是糖精不是糖,不能吃多,横竖也就这一次。
小孩儿乐滋滋的啃着糖葫芦,冉佳仪也得到了可行的生计法儿,只请了半天的假,两人下午还要去上工,一行两人便都心满意足地回去了。
————-
冉佳仪将自己的时间安排的妥妥当当,期间老宅的人一直没有上门来,只是风声并没有如同上一次原主晕倒一般悄无声息过去,反而大家伙儿背地里热热闹闹议论起来。
冯家老宅往日里营造出来疼爱儿子丶照顾寡妇儿媳的作为竟都是给外人看的,事实上,连给一个孙子吃一顿饱饭都舍不得,说出来也是一桩丑事。
不过,可能是为了不勾起冉佳仪的伤心事,村人在说这些时都是背着她的。
她能知道这些,还是小崽子下工回来跟她说的,那幸灾乐祸的样子,叫冉佳仪暗叹小崽子就是鬼心眼的。
时间就在冉佳仪充实的安排下一点点流逝,等到了秋收的时候,再没有时间去看书。
好在冉佳仪那两本书也看完了,小崽子也学会了数一百个数字丶识得一些常见字,等到明年去公社小学,也勉强不丢人。
来不及多想,整个奋进大队的村人们都进入了紧张的秋收阶段,摘玉米丶割麦子丶收棉花。。。。。。
随着众人的忙碌,入库的是一担担的粮食。
今年收成肉眼可见的好,丰收的喜悦笼罩了整个大队队员,连最严苛的妇人,也少了几分烦躁,一袋袋粮食代表的都是将来他们的口粮,虽然劳累,可大家伙儿的心都是高兴的。
冉佳仪自然也不例外,她已经将自家能分到的粮食大概算了一遍。他们家今年的公分与往年相比也不差多少,但因为队里整体粮食产量高了起来,真论起来,分到手的粮食指不定比以往几年多一点呢。
这可不就是一件值得高兴的大喜事。
只是随着秋收落幕,还没到分粮,但也已经正式进入了农闲阶段,冉佳仪在农闲之馀开始正式考虑起了去给自己弄一张毕业证书的事情。
--------------------
第89章第五个世界
这么一段时间下来,冉佳仪对于初中的课本已经熟悉了一遍,她自认如果去参加考试的话,考个80分还是可以的。
原主上一世就是一个小学毕业的,对于学习上的事情并不了解,而今冉佳仪来了,自然也还是对这个时代的教育制度不太清楚,不知道她这个小学毕业的,能不能在这么大年纪弄到初中毕业证。
整个村子都没有什么在公社有背景丶有能力的人,冉佳仪没有办法,只得又打起了知青了主意。
知青们在农闲的时候,晚上就会在大队的办公室开扫盲班,几个知青轮流教教学,这种扫盲班前后已经开了好几年了,只是,一开始知青们还激。情澎湃,希冀能彻底扫除农村的文盲,可是最后,现实是残酷的。
惨痛的现实告诉他们,村人对于读书识字的兴趣,还没有下地干活大,于是每一年的扫盲班在秋季开学的时候,学生永远都是那群学生,学了多少年也没用,至于老师,一般都是以当年新来的知青为主。
梅知青是少数一直坚持参加扫盲的人,也就是当初借给冉佳仪初中课本的那位知青,至于其中具体原因,冉佳仪有听说梅知青往上几代都是当老师的,桃李满天下。显然梅知青也有这个志向。
冉佳仪说是借扫盲班的势,归根到底还是要求到梅知青的头上,人家家学渊源,指不定有可行的途径呢。
就这样,冉佳仪顶着原主二十多岁的壳子进了大队里的扫盲班。
扫盲班是晚上开始,从远处看着乌压压的一群人,很有那么一副模样,可是走进细看,才会发现下面的人其实都在各做各的事情。
有织毛衣的丶有剥豆子的丶有择菜的丶有八卦聊天的,总之干什么的都有,就是没有几个认真跟着上面的知青老师学习认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