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8章(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相比起谢家,张家的地还要多上几亩,谢母又不舍得花钱,地里的事情就全部由家里人来做。

张家又只有三个男人下地,人手不够,女人们也就要下地帮忙,冉佳仪每日累的倒床就睡,一句话也不想多说。

但是很奇怪的是,据说书院里是会放秋收假的,但是张小叔并没有回来,别人问起来,张母就说是为明年童生试做准备,其馀人也就没话说了。

但其实,就是前几年,这位小叔年纪小丶又是读书人,即使回家也是没有下过地的,不过这一点就没有人会讨嫌的说出来了。

秋收整整持续了一个月,从一开始的收玉米丶红薯,到后面的稻谷丶小麦,众人的汗水换来的事鼓鼓囊囊的粮仓,众人都心满意足,冉佳仪也没有什么意见。

再怎么样,她吃的粮食也都是张家的,在这一点上,她责无旁贷,只是她没有如同原主那样使出浑身的气力来干活,也叮嘱了张大柱不要跟头老黄牛一样死命干。

加上她在伙食上也没有亏待自己,经常开小灶,因此,秋收虽然累极,但是冉佳仪和张大柱两人的气色倒也还好,没有去年那副亏了底子的样儿。

繁忙的秋收就在众人的劳累中过去了。

这里的稻谷一年只种一茬,秋收过后,除了一些收尾工作,田间地头要忙的事情也不太多,最多也就是撒些种子种些菜,张家的人尽够了,于是冉佳仪又颠颠的去了谢家帮忙。

秋收的劳累似乎给了众人一个补身体的好藉口,各家各户买肉的都多了起来,谢家的卤肉生意也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谢母每日里都笑脸迎人,但是究竟转了多少钱,除了负责收银的冉佳仪心里有点数外,谢母谁都没有告诉,按照谢母和自己嘀咕的,一是怕人惦记,二是怕家里人心大了。

冉佳仪对此不置可否。

————-

只是随着秋收逐渐过去,卤肉生意在登上峰顶后,又逐渐回落,一夕间,仿佛之前大方买肉的人都穷了一样,不再大手大脚花钱买肉吃了。

谢家的卤肉生意也逐渐没落,让谢母很是失落。

冉佳仪见状,也知道了之前的热闹可能是镇上的人吃个新鲜,而过去的半个月则是犒劳秋收,多数时候,这些并不如何富裕的古代人还是很节省的。

“杏花啊,你主意多,也给想想怎么弄?”

看着谢母着急的样子,冉佳仪心里也开始琢磨起了新的主意。

既然吃肉贵,那么就不能一直卖卤肉,冉佳仪想起了前世花样繁多的各种卤菜,心里也逐渐有了想法。

那就是开发新的花样。卤水的成本在这是不能减少的,但是卤的材料却可以,大部分人舍不得吃肉,那么他们就加卤一些别的东西,一份卤水可以分成好几小份,分别卤不同的东西,也就可以了。

冉佳仪将主意和谢母说了:“娘,不如我们卤些别的东西吧。”

谢母疑惑:“不卤肉,那卤什么?”

冉佳仪于是详细介绍了一遍:“娘,不是不卤肉了,而是在卤肉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卤一些别的东西。”

谢母相信自己的小闺女,于是两母女就这卤水开始试验起了还可以卤些什么。

原本十分沮丧的谢母,很快就恢复了精神气,因为她发现,这卤水几乎什么都可以卤。

小到豆干丶鸡蛋,大到鸡爪鸭爪,甚至卤上整只鸡鸭也是可以的。

相比较卤肉,其他的卤味价格就显得颇为廉价了,这也为逐渐变得惨澹的生意赢回了新的市场。

卤肉价贵,多是富人家的选择和一般人家偶尔的改善口味,而新出的卤味则是平民百姓的首选,多是被芦苇的味道吸引丶却买不起卤肉的群体。

这般下来,卤味的摊子也算是符合了多个用户群体的市场,因为有了这些品类众多且物美价廉的替代品,谢家的小摊子在西街是彻底的稳定下来。

每日都有颇为可观的收益进帐,谢家的日子也越过越好,甚至兴起了将几个孙辈都送去读书认字的念头,只不过这并不是为了让其走上科举路,而是为了更好的将来。

傻子都知道,会读书认字之后,以后起码能在镇上找一个不怎么费力气的活儿。

对于谢家的事情,冉佳仪是并不多羼和的,毕竟说起来,她现在也只是一个外人了。

无疑,冉佳仪对现阶段的生活感到十分满意。

————-

然而,将全幅心思花在谢家的冉佳仪,并不知道,此时张家也展开了一场毫无硝烟的战争。

起因就是张家二郎的婚事。

本来张母已经不抱什么希望,甚至想着等小儿子考过童生试再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