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第1页)
交易所是大家的,谁有本事挖矿,矿就是谁的。您说我说得对吗?」
紧接着,他话锋一转:「交易所歇业了,但我手头还有一批药,正要找人处理。。。。。。」
克莱顿目光闪烁:「医药?在当前局面可不易运进来。两国交战中,封锁很严,除非走海运航线,需要打点不少人。」
苏漫漫站在旁边,轻声说道:「我们可以出更高运费……」
克莱顿捋了下胡须:「那就好谈。你们出钱出货,我们出线路和人力。只要保证金到位,我可把货送到吴淞或临近港口。」
「我们那批货自己可能吃不下,可以让出一小部分给您这样的合作伙伴。」魏若来慢条斯理地说道。
克莱顿一下子燃了起来,原先只是普通接单模式,挣买命的钱;现在一下子打开思路,成为合作捞钱的伙伴了!
「好说好说,给我!多少都能吃下。」英国人神采飞扬,脸上的阴霾一扫而空。
「您是痛快人,我还有一事相求,我们俩要坐您的船离开,届时还需要您掩护。」魏若来开诚布公地说道。
克莱顿的脸色凝重起来,颔首道:「我的船正在等待船东许可,因为在打仗,能不能开闸,什么时候可以放船,什么时候关闭,都是不确定的;
如果你们能等,以船员的身份加入,是可以的。但是,最多只能带两个人。」
这话说得很实在了。如今,船上的任何一个位置,都是万金难求。
客轮根本禁止出港,唯一的希望就是这些维系生命线的货轮,所以,不知道多少人打上了克莱顿的主意。
「一言为定,我们等你。」
第176章似是故人来
1937年12月,上海街头的风犹如刀锋般刺骨。
随着南京陷落与大屠杀的噩耗不断在坊间蔓延,这座已被战争摧残了数月的远东都市再次陷入巨大阴霾。
每一天,都有面黄肌瘦的难民从车站或郊外涌入租界。
他们神情麻木,却时常带着恐惧低声诉说:「南京城里血流成河,鬼子见人就杀……」
租界里不少人曾对日军抱有一丝幻想,认为其只要快速占领就会维持秩序;
但当消息指向最惨烈的暴行时,所有人心底最后一丝侥幸也被碾碎。
有人在酒馆里谈起「金陵三十万死难者」,一面骂着「畜生不如」,一面却毫无办法,只能仰头灌酒。
警惕的特高课探员随时可能以「传播谣言」为由抓人。
信孚证券交易所爆炸一事仍留在公众的谈资里,由于牵涉多名日军高层官员死亡,官面上已经统一定调是「恐怖袭击」。
日方在国际舆论上大做文章,企图掩盖己方在南京的滔天罪行:
居然将「南京事变」与信孚交易所被袭击相提并论,试图甩锅「恐怖分子」,美化残暴的日军。
一时间,国内国外两种截然不同的口径,众说纷纭。
在此焦灼与绝望的时刻,留守交易所的林瑶,心里仍牵挂着在爆炸中失踪的魏顾问。
某日黄昏,她意外地在租界边缘地带的巷子里,与魏若来狭路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