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第2页)
「是。」叶帘堂扯了扯嘴角,「在下跪着听。」
闻言,贾逊心情似是好了些,回过身来坐在叶帘堂身旁,道:「自永淳帝继位以来,岭原便多生土匪野王,岭原幽州刺史是谷东玄州刺史的同窗,如今希望他能伸出援手。那岭原的土匪野王听闻此事,便派人堵截幽州粮道,扰乱物价……如今玄州境内都要乱成一锅粥了。」
「是岭原那位自封的暝王?」叶帘堂哼笑一声,「土匪头子,如今本事还大了不少。」
「而那群巫……」贾逊压低了声音,凑近了些,「说是算到那位暝王命数将尽,暝王听了此事,还真信了。便重金求行巫蛊续命。那些巫不敢从首阳谷过,便只南下,想从溟西绕去岭原。」
闻言,叶帘堂问:「那……那个白衣裳的人呢?」
「说是讲阴阳灾异的……」贾逊顿了顿,道:「民间术士。」
第101章
难活「五洲不安,新政不下。」……
大周所谓的民间术士多是一些精通阴阳五行丶占卜丶风水丶相命之人。
闻言,叶帘堂微微沉下了脸色。
「三年前月海大涝,将玄州东边淹了个彻底,那时永淳帝才登基,光是平定阆京内部平衡就已费去全部精力,哪还管得了玄州。」贾逊低声说:「玄州遭逢连年灾荒,若不是留有前太子修筑的车马粮道兜底,照本公子看,恐怕要上演一出死相枕籍,易子而食的闹剧来。」
叶帘堂皱眉,「……这般严重。」
「是啊,当初苍州那韩老头为着玄州的粮食,都求到本公子跟前来了。这事儿当初闹得大得很,你怎么不晓得……啊,本公子忘了,你那时还『死』着呢。」贾逊看一眼她,问:「哎,叶大人不如说说你那会儿的事情?」
「在下那时边吐着血,边被石家捡回去。」叶帘堂说:「大公子要仔细听听吗?」
贾逊不喜欢这些东西,便撇了嘴,道:「罢了,叶大人还是继续听本公子讲谷东的事情好了。」
叶帘堂笑一声,说:「洗耳恭听。」
「自明昭帝和太子齐齐葬身火海起,明昭年间那看似平衡,实则摇摇欲坠的稳定才终于算是分崩离析,」贾逊难得唏嘘道:「朝廷之内尔虞我诈,阆京四大世家轮番夺权,而地方上又民生凋敝,玄州那会儿又逢灾荒连年,任谁看都是惨痛万状,了无生路的境地。」
叶帘堂用指节抵住下唇,若有所思。
「就那样的时局,你猜怎么着?」贾逊笑两声,「一个称作清也先生的道士横空出世,在玄州鸣姝山创立承平道,说是什么『治平相乘,升平乱世』,只要民众愿静心思过,便予符水一碗,倾倒至田地里,那田地第二年长出的庄稼竟就会比别处的要好。」
承平道她从石家的「耳畔风」中早已得知,但贾逊后头接着的这则土地故事倒是新奇。
闻此,叶帘堂皱起眉,问:「此事当真?」
「谁知道。」贾逊耸了耸肩,「都是民间传的。还有传言说『昔日有子困饥而饿毙于野,得清也先生符水,饮毕即苏,能生死人而肉白骨』。」
「这般离谱。」叶帘堂摇了摇头,问:「这都有人信?」
「当然。你远在关
中,对此事怕是不怎么清楚。「贾逊点了点头,继续道:「这承平道成立不过两三馀年,众徒便已遍布谷东与溟西,各地供奉观算起来能有好几百座,道下弟子怕是已经有上万人。」
「疯了……」叶帘堂不可置信道:「这些年聚宝台怎么说也混迹于各路黑市,为何连半点风声都未曾听到?」
「你能听闻才怪了,黑市能运转的地方皆不会滋生痛苦的时势。」贾逊慢慢说:「那清也先生怪得很,说是非至了无生路,穷苦无助境地的民众,不可入道为子弟。」
如若是这般说来,照着承平道的规则来算,如今大周身处水深火热,穷苦无助的,定然不止万人。
叶帘堂皱起眉。
「更何况,那张氏从前籍籍无名,是个靠着先帝扶持才起来的家族,他能跻身阆京四大世家完全是看在先帝面子上的抬举。如今张枫大逆不道坐了高位,天底下谁能乐意?谁能服气?」贾逊嗤笑一声,「反正据本公子所知,这各地豪强是一万个不乐意不服气的,仗着那张家的出来的小皇帝没坐稳龙椅,顾不上他们,便更是在地方为非作歹,搅得人心惶惶,哪里都不安生。」
「所以,承平道这时出世,」叶帘堂轻声说:「天下各州苦民,无不毕应。」
「哎,对喽。」贾逊一打响指,「与叶大人说话真是轻松。」
叶帘堂抬眼,「那今日那群巫,便是……」
「承平道子弟,皆着赤色长袍,袖内翻折忍冬花藤纹,谓是凌冬不凋,坚忍质直。」贾逊点了头,「先前本公子未曾注意,也是今日才看见的……这还得多亏叶大人的功劳。」
语罢,他似笑非笑瞟她一眼,似是在指她唆使贾延进屋抓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