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5060(第17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知道他平时有用钱的地方,那些刀子凿子什么的,还有颜料桐油,陈知没言语,更没追着要。

裴曜把钱随手给了长夏,长夏不好说什么,用麻线穿好铜板,收进匣子里放好。

家里光卖菜的零碎进账,就足够一段时日的嚼用,毕竟只有买肉买豆腐花钱,还不是天天吃。

裴曜有时晌午不睡觉,就跑去河边钓鱼。

找片树荫坐下,总比顶着大太阳干活好过,钓上来的鱼还能让阿爹第二天带去镇上卖钱。

比起村里几个为赚钱娶媳妇,天天往码头跑的小子,他已经算悠闲的,能多休养,没那么疲累。

长夏不会水,也不会钓鱼,晌午太热,忍不住要睡一会儿。

不过裴曜回来后,钓上来的小杂鱼都是他剁了去喂鸭子,大鱼都留着,暂养在木盆里,要么吃了要么卖掉。

夏日总是燥热的。

这天下午,天上云彩时不时遮住太阳,不再那么炙烤。

长夏和裴曜一人背了一筐草回来,就听见姑姑和姑父的声音,果然,两人坐在堂屋,爹和阿爹都在。

两人匆匆去倒了草,洗干净手才来陪客。

姑父李永清是个利索的汉子,个子不算太高,晒得黑黑的,眼角早爬上风霜,一看就是经常干活的人。

他话不是很多,但人厚道,两家关系向来不错。

孩子回来后,四个大人话头止住,十分自然地说起别的。

裴有糖今天回娘家带了坛不错的酒,还有一篮子紫红的新鲜李子。

两人没有待太久,说一阵子话就起身要走。

陈知都吩咐长夏去做饭了,被裴有糖拦住,这会子不早不晚,哪是吃饭的时辰,他俩来之前在家里都吃过了。

等他俩离开后,长夏和裴曜才知道,今天姑姑和姑父是来借钱的。

前段时间下大雨,李家的老房子有两间都漏水了。

大儿子李宏今年已经十六,亲事还未说成,之前媒人说过一家。

或许是人家打听过,媒人委婉提了一句,或许房子可以再修缮修缮,先让面儿上过得去,剩下的会好办些。

尽管和这户人家没说成,李家人想要盖房的心思又活跃起来。

李家有一些家底,再加上近来在李永清和李宏都在码头干活,赚到一些钱。

只是裴有糖和李永清仔细清点算过之后,还是差一点,左思右想,便带了酒水回娘家。

只要娘家松口,能借五两出来,他家盖房子的事,就能定下。

裴有糖和李永清也是谨慎的人,手里没有足够的钱托底,根本不敢做下决断,万一盖到一半没钱了,岂不是两空。

像裴家的青瓦大房和高院墙,花了将近三十五两,他们盖不起这样好的,简单些的小院倒是可以。

只要是新盖的房子,到处都整齐干净,以后两个儿子的亲事都会好说一点。

李家的日子温饱不愁,要是去找穷人家的姑娘或双儿来娶,不盖房子也能办成。

只是那样的话,媳妇娘家穷困,但凡有点孝心的,都会想着帮衬一下娘家,他家日子不过是这几年好起来,才攒下了钱,哪里有那么大的本事,去扶持亲家。

一旦沾了钱,很多事不由得不去争吵。

因此裴有糖觉得,门当户对才是最好的,互相能帮衬。

这样的大事长夏和裴曜做不了主,不过家里的钱他俩差不多知道有多少。

陈知不瞒儿子,自然也没瞒着长夏。

他俩成亲花了八两,家里还有十四两,最近在码头赚到了三两,家里一共有十七两银子。

打井得五六两银子,五两或许差一些,留出六两是没任何问题的。

陈知和裴有瓦低声商议,如此一来,就只剩十一两。

他俩向来习惯手里攥着十两左右,若借出去五两,就只剩六两,心中难以踏实。

裴灶安和窦金花上年纪了,时不时腿脚疼,尽管吃的药便宜,可总得花。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