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第2页)
顾青时眉眼间尽是笑意,俯下身稳稳的将她抱了起来,「是我的不是,不该嘲笑王妃,我服侍王妃安寝可好?」
俞夏嗔他一眼,「都老夫老妻了,还没个正形。」
说完,噗嗤一声也乐了。只是笑归笑,发现整个人被他抱着,双腿悬空,又气恼的蹬了蹬,「快放我下来,沉不沉啊。」
「只要是你,永远也不沉。」
夜里是玉格带着一个小丫鬟守夜,听见房中时不时传来说话声,还有顾青时虽然压低了声音却十分开怀的笑声,玉格眼中渐渐染上了笑容,王妃和王爷的感情越来越好了呢。
福王府的动作很快,几乎没给人反应的机会,短短半月的时间,整个京城都知道福王府的世子之位落到了顾飞扬的身上,并且在长安帝批准顾青时上的奏摺的第二天,福王府就分了家。
俞夏和顾青时也不偏向谁,王府将来要由幼子继承,也不能亏待了长子和次子,也给两人一人置备了一间大宅子,除了规制上不能按照王府的待遇来兴建,其他方面真的是一点不比王府差,离得还近,一前一后,都各与福王府隔了一条街。
不过这宅子也不是白给的。
俞夏和顾青时都商量好了,左右顾青时这次从朝堂上退出来,以后只当一个闲散王爷,他们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借着分家的机会彻底把两个长歪的孩子给掰正过来。
二人兵分两路。
俞夏去了顾奕扬那儿,顾衡扬就交给了顾青时。
其实顾衡扬那里好说,说白了就是好日子过惯了,人生前二十年一片坦途,让他觉得无趣了,开始了迟来的叛逆期。顾青时的解决方法很简单,他命人撤去了顾衡扬身边所有明里暗里照顾着他的人,然后和寺里的主持说了一声,以顾衡扬需要下山修行为由,把他送去了最偏远最荒凉的府城,不想出解决百姓贫困现状的法子就不能回来。
寺里的主持一早就怕了顾衡扬这颗烫手山芋,本来他在寺里待的好好的,就因为不知道怎么招来了这尊大佛,短短几年的时间把盛国最为位高权重之人见了个遍,这顾大公子要是再待下去,他都能折寿了!现在顾青时主动帮他解决难题,刚说明来意主持就一口应下了。
说来也怪,顾衡扬轴起来,就是把刀架在他的脖子上都不听,偏偏主持只吩咐了一声,他就收拾行李出发了。
那里的人连饭都吃不饱,更别说讲究衣食住行了,顾衡扬一开始还存着苦修的心思,后来就没有那个闲情逸致了。主要那里的人是真穷,时不时能看到一个个孩子饿得跟大头娃娃似的,脑袋大的吓人,身上却干干瘪瘪,没有多少肉。见了陌生人来,露出既警惕又好奇的目光,让人看得十分不忍心。
这时候顾青时稍加示意一下派过去的心腹,因为那人早就取得了顾衡扬的信任,有他劝着,顾衡扬从早忙到晚,都在想尽办法解决问题,别说修行了,为了节省时间连头发都是随便盘盘,千里迢迢背过来的佛经,一个字都没动。
顾奕扬的事处理起来要麻烦些。
这位就是个恋爱脑,别人说再多都抵不上心上人的一句枕头风,你但凡表现得强势点,那就是棒打鸳鸯的恶婆婆,只会把这个傻儿子彻底推到自己的对立面。所以俞夏在见到他之前,脸上就挂着笑,态度也和善,「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大夫说了,你这病虽然没有什么大碍,也得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可是咱们等得,那位锦云姑娘怕是等不得,奕儿,你可还记得先前母妃的提议?」
她指的是为锦云寻一门干亲,到时候让她从那家出嫁,也算是有了自己的娘家。
顾奕扬犹豫着点点头。
「记得就好,今天母妃来是想和你说,合适的人家我已经找到了。这家人祖上还出过宰相呢,不过后来渐渐没落了,却也是个诗书传家的,听说了锦云的事,愿意认她做干亲。只是我想着这种事,还是你同锦云姑娘商量比较好,若是她不愿,母妃也不会强求。」
顾奕扬摇摇头,「母妃这样做也是为了她着想,她怎会不应呢?」
俞夏暗自摇摇头,这提议怕是还真的会被拒绝,毕竟千方百计把锦云安排到顾奕扬身边的人,可不会眼睁睁看着马上就要成功了,却被其他人得了好处去。谁会做那亏本的买卖?
见顾奕扬如此自信,俞夏懒得去打击他——这种事要是他自己看不透,别人把嘴皮子磨破了也不顶用。
俞夏也不在一个话题上纠结,「母妃瞧你脸色比前几天好多了,正好出去走走,同锦云姑娘好好说说。」
「母妃,」原本顾奕扬一直盼着能和锦云成亲,大有俞夏越反对他就越要为爱抗争的架势,可是现在俞夏松口了,他又犹豫起来,「咱们府里头刚分家,儿子便成亲,传出去让别人怎么看顾家?况且大哥的亲事还没有着落,儿子不好越过他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