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知否4(第2页)
再者,若皇帝真的动怒,要罚晋王,不会只禁足,那兵权也该收回去才是。
至于这礼部尚书一职,也还有回旋余地,只看重考一事后,皇帝会如何裁度,也看晋王这里有何应对之策。
***
夜深后,晋王院的书房依旧灯火跃动。
书房内今日来人不少,晋王居中,慕容青云褪去戎装,一袭白衣在晋王左侧立着。
再下是褚雄房,褚雄房后边是坐着把玩儿扳指的泰王裴明郢。
裴明郢身旁是百无聊赖的昭阳公主,公主旁,是上官云碧。
不过今日来人还有两个从没出现过的例外,一个是晋王侧妃,另一个,则是漠北剌蒙部的前任汗王乌察善。
之所以乌察善是前任汗王,因漠北如今格局出现了大变动。
剌蒙已有了一位新的王,便是乌察善父亲的一母胞弟,乌察善的亲叔叔。
漠北四分五裂已有数十年,数十年间,漠北被分做大大小小二十来个部族,分分合合,到乌察善继位时,漠北多数部族已经被大的部族渐渐吞噬,如今只剩下六个部族。
原本有八支部族愿归顺大梁,但如今大部分被吞并,只剩下三个部族归顺大梁,剩下的三支部族已是旗鼓相当,三足鼎立,意图一统漠北,再南下进犯大梁国土入主中原。
剌蒙本是漠北最强大的一支部族,但乌察善父亲去世后,乌察善因在部族中威望不及其父王,遂遭到一众野心勃勃的臣子反对,最终在几位顾命大臣联合逼宫之下退了位,乌察善于是带着大批已提前转移的金银财帛及亲眷赴大梁寻求庇护,并承诺若大梁助其复位,定会极力维护两国邦交,臣服大梁,年年进贡。
这确实是很诱人的条件,但人心难测,所以,皇帝裴豫对乌察善一直持怀疑态度,并不想冒然出兵助其夺回王位。
皇帝有所顾虑也是应当。
剌蒙虽曾是漠北最强,但那是在漠北四分五裂之际才有的待遇,如今漠北只剩六支部族,除去三支愿与大梁结交,另外三支却是不臣,并且三支联合,实力早已强过剌蒙,更何况剌蒙现在的王也有莫大野心,若剌蒙也加入那三支部族,将那剩下的部族剿灭后,再联合进攻大梁,大梁将又有战事。
六年前的漠北一战死了多少人,不止漠北伤筋动骨,大梁国库也因此空虚了不少,如今正是养精蓄锐的时候,若非必要,实在不应该再动干戈。
皇帝的意思很明确,暂时,大梁不会出兵,且师出无名,本就不利于士气。
所以,乌察善便只能投靠皇帝的儿子,毕竟皇帝年事已高,而朝堂瞬息万变,抱紧新帝大腿更重要。
乌察善起先摸不准该押宝在哪一个皇子身上,太子,齐王,晋王,下一个梁国皇帝,无疑会在这三人中诞生,他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将宝押在了晋王身上。
原因无他,是直觉,他只在晋王身上才感觉得到那股说不清道不明的王霸之气。
这并非他信口胡诌,他父亲便是漠北一代枭雄,他的父亲身上总有一股令人不寒而栗的气息,他在晋王身上也察觉到了几分。
所以,他押宝晋王。
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他没有多余的余力去思考谁是那个真龙天子,人生本是一场豪赌,有时候,只能凭借直觉下赌注。
一个注定要参与夺嫡的皇子不可能私下不养兵,养兵需要大量的钱财,他乌察善虽丢了王位,但父王在漠北称霸三十年,攻城掠地掳获多少金银财帛都在他手里,他出钱给晋王养兵夺嫡,晋王承诺助他夺回王位,各取所需,交易很公平。
至于还有没有别的他想要的,当然有。
乌察善将目光对准了晋王的侧妃。
她坐在角落位置,乌发未绾,装束简单,鬓上不过两支如意银簪,上身一袭天水碧的宽袖短衫,浅杏色齐胸襦裙,明黄的披帛,风自窗扉一吹,香风阵阵,她身上惯常是鹅梨香。
乌察善眼睛直勾勾的,并未掩饰。
察觉他的目光,许蔚兮忙瞪他回,又以团扇掩了面去。
那乌察善却是哈哈一笑,动静挺大的,房里其余人等都略有不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