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第1页)
……
卢昭知道林女君治下的百姓和拥戴她,到这个时候才发现传闻终究只是传闻,河北被打下来也就一年多的时间,她的声望却已经大到这样的地步了,说实话听闻洛都被破,连他都心里一空,没想到对河北百姓来说压根不叫个事,甚至还抱怨江骋手没有更黑一些。
想到那张慵懒绝色的笑颜,卢昭空落落的心忽然颤了一下,迷迷糊糊也想道:是啊,咋就不给萧宏一刀杀了呢?
洛都。
自魏朝开国之君定都于此,富贵繁华四百年的都城,奢靡的香气混杂着血腥,江骋破城已有两日,西北军跟着他颠沛流离到了这里,需要一场大胜的洗礼,平民百姓集中驱赶到城南,放置铁锁拦路,而后天街一路,遍地血污。
不劫平民,因为无利可图,昔日那些富贵公卿的宅邸,皇亲国戚的私产,才是西北军最好的犒赏,江骋第一次完全解禁西北军,想杀人就杀人,想劫掠就劫掠,连宫室都不例外,萧宏的后宫人数不少,有名位的妃子就有二十多个,更多的是没有名分,幸过几次就抛在脑后的,江骋准备分赏给有功将领,不然要如何呢?指望他做什么呢?
萧玲珑没有管这些,她向来不和江骋讨价还价。
如今萧宏和太子一家都被关在东宫之中,被围困的那些日子,萧宏是传位太子了的,但是没什么用,江骋可不管这些。这世道还没人弄出过太上皇的先例,皇帝死了才有新君,萧宏做了二十几年的皇帝,全天下人都知道他是皇帝,他死了也就算了,他活着,谁管他传什么屁的位。
早起萧玲珑就在梳妆打扮了,自从她离开洛都,原本属于她的宫室挪给了新晋升的妃嫔,洛都宫殿地方不算小了,这宫室原先是赐给叶妃居住的,萧玲珑从小就和母亲住在这里。
回到宫中后,她就让人把住在里面的妃嫔拖出来打死了,有的宫人原先服侍她和叶妃,没有跟着她去和亲而是留下来,又伺候了新妃的,也打死了,死了人后她就不愿意住在这里,而是直接住进了皇后的宫室里。
江骋什么都没说,在他看来,萧玲珑的脾气就像是西北军的将士,压抑到极致就是癫狂,对西北军需要张弛有道,发泄过后再拴紧缰绳,对萧玲珑就不必这样,因为宫中长大的小公主其实是看着萧宏眼色长大的,娇纵但有分寸,她就算真疯了,也只和惹得起的人较劲。
萧玲珑从皇后的宫室中盛妆打扮出来,往东宫去,破城以来她都还没有去见过萧宏这个父亲,有几回想去的,但是都忍住了,因为那时候江骋很忙,直到昨晚,江骋睡前告诉她,可以了。
小公主今早马上就气势汹汹地扑往东宫。
江骋站在一处高台远望,晨曦映照得他的盔甲冷如冰墙,远处是常山的方向。
卢昭累死累活回到常山时,赶上午饭时间,林一正蹲着和许开荒几个吃水煮豆橛子,她最开始吃豆橛子时感觉滋味挺好的,现在越吃越怕,但是没法子,三十万盟军存粮无几了,要不是豆橛子,都撑不下来这么些天。
放在以往,卢昭觉得盟主颇有不拘小节的英雄气概,但想到“林女君”那绝色的容颜,提到“王醉”时嘴角那一丝醉人的笑意,顿时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了。
女君,你知道我们盟主一边抠脚一边吃饭吗?
第177章
一场河北大会战从盛夏打到秋深时节,除了一些地方还偶有小战爆发,但大致上已经安定下来,林一在接手了三十万盟军之后,终于可以缓上一口气。
从来打天下易,治理难,啊当然这事不归林一管,她是负责提意见的,整个治理过程中有80%的困难来自于林一的一拍脑袋。
洛都被破之后,各地基本上就已经给萧宏远程送终了,谁管萧宏具体死没死,之后也许可能出来给人家江骋禅个位什么的,总之大家都默认魏朝亡在这一年了,算下来应该是魏末帝二十七年。
已经有一些家传写史的世族在家史里开始编造、啊不记载一些事情了。
陆行从林一那边回去之后就称帝了,这次联盟其实江东王这边啥力都没有出,等于带着大军来林一这里吃喝了几个月,好处没拿几分,陆行之前还想拿个琅琊郡什么的,看到雪域那边出了三十万骑兵,把西北精锐都给干到河南了,想了想还是决定老实点。
其实陆行不知道啊,在这个很常规的回程之前,王澈跟林一提议过的,联盟到止战为止,那样按理来说江东军已经不在结盟条约保护范围之内了,佯装送行然后大军埋伏,直接把陆行干掉,吞下江东军不是更好?
林一作为一个正直大鸟,总是会被自己的缺德军师刷新认知,虽然这事她在雪域干过吧,但是那是在雪域各自都心怀鬼胎的情况下,陆行他真的就是啥都没干,来吃了一顿就准备走的啊!但是吧,林一琢磨了一下才拒绝了这个提议。
现在吃江东,步子太大吞不下,反而可能招来江东和中原的结盟,现在江骋可不是远在西北了,而是自武都广汉郡起头,三辅至长安,跨弘农、河东河内与东郡。一个横在地图上的棍形,基本上就等于他拿一把棍子直接顶着林一的腰子了。
两方地图就像是一个微微斜着的:--|的形状,江骋是--,林一是|。
所以说吧,战争地图这种看多了,真的会让人觉得很涩。
说回称帝的事,其实林一压根没准备干,从鸟瞰角度往下望,她的地盘才多大一些,勉强是个几州牧而已,称什么帝,江骋也没有称帝的打算,他现在自号为朔桓王,没称帝只是称了王,而陆行……他真的就是那种很自信很张扬的一款江东王。
赶在入冬之前,盟军中的流民大军都分配到了地方,身强力壮的走远一些,远至辽东和胶东那边岛屿的都有,因为原则上来说愿意走得越远,分的田越多,体质不怎么好的就地分配,在从世族那里夺了不少田之后,林一制定的分田政策也基本能供应上。
因为秋收已过,这些人会被分发一季的过冬粮,需要分摊到各村各镇,这是为了防止闹乱,每个村领回去三五个人那真不叫事,一个人最多分个十几二十亩地,这数目放在以前养不活人,但有了高产的作物就不一样了。一切纷争的源头都是资源问题,能吃饱喝足,饿不死人,那就是史书里百年一次的盛世光景了。
剩下的收编入伍,同样也要打散分配,原先的将主按照领兵人数折换军职,但也要过武科,在过了武科之后,按照领兵人数还领那么多兵,现在军职和地方职务挂钩,少的县尉,多的郡都尉,还要再往上去去就比较困难,得看军功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