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第1页)
林一反正是原谅了他,接下来通报了盟军那边的情况,又商议了一阵,林一想了想说道:“盟军那边暂时走不开,但是我这几天每晚都会回来,不要怕!不要慌!区区双……”
她又想到咕咕吃尖那个离谱的战场XP,感觉自己在耍流氓,又把话咽下去了。
转过天来,王盟主又风度翩翩上场了,再有一天就能抵达元氏县城,严格来说现在他们已经到了常山郡的边缘地带,而没有遇上任何驻军营地,不少元氏的农人正在地理忙活秋收,林一按住了想抢一票的盟军各家势力,提前发了三日的军粮,命令在一处水源地扎营,等后军赶至,就正式攻打元氏县。
后军和前军距离一两日路程,这是很正常的,几十万大军的体量摆在一起,不可能密集行军的,林一抽调了几支军队充作先锋营,一般来说联盟的军队最容易出问题的就是先锋营,因为谁都知道先锋基本等于炮灰,死得最早,没有哪家将主会愿意派遣自己的人上阵,所以经常会欺负一些实力不强人缘不好的小势力。
但是林一不一样,她从自己的八千八百多精锐力抽取整整五千人作为先锋营的骨架,从各家世族里再抽取百人规模的精锐时阻力就小了很多,凑出七千多人的先锋营,反而那些经常会被用作炮灰的草莽军队那边一个人也没有调,林一的说法是先锋就要先声夺人,争取一战而下。
元氏城中,段凛面无表情地发号施令,他不是第一次面对林一攻城,但第一次打假战,而且许败不许胜,他怀疑林一是在公报私仇,他有理由也有证据。
之前在雍西的时候,他守的城池让林一久攻不下,最终是因断粮而不得不冒险出城,现在一转眼,她又来攻他的城,这次得被堂堂正正地正面打开城门,啧。
之所以是林一的军队主攻,那当然是因为两边都是自己人好演戏啊!
清晨,伴随着嘈杂声响,盟军第一次攻打元氏城,战鼓擂过十轮,林一亲自冲锋不下五次,城中士卒看着老乡的脸就想笑,城里前些日子收购了很多猪和鸡鸭,现在有的地方在杀鸡,有的拉了猪在巷子里杀,血浆到手就四处泼洒。先锋营里虽然有两千多世族兵,但都被安排在南城门佯攻,这处主战场的战况才叫一个激烈。
人离得太远是看不清战场情况的,尤其杨冰眼睛不是很好,在远处的小山坡上紧张地看着战局,崔殊则给自己泡了一壶浓茶。
杨冰感叹地道:“距离如此之远,喊杀声竟也如此激烈,乱世,人杀人……唉。”
这是个破绽,崔殊喝着茶想,一般战场有个白热化的过程,一开始不是杀得这么凶的,只不过第一次演,演得比较过。不过很多把戏在没有揭晓之前,再多的破绽也会被忽视过去,崔殊不放在心上,而是很沉着地道:“我看盟主骁勇不下江骋,今日元氏城可破,妖女的兵力大概都压在了范阳战场那边。”
杨冰也是这样想,元氏城中守军不多,这战事又如此激烈,他还看到有个身影倒地了三回还能强撑着站起就是不肯死去,死也要往城墙上按一个血手印……真乃壮士也。
林一正在四处挥砍刀背,也注意到了那个死了三次还死不掉的壮士,上去就是一脚给他踹进旁边的掩体里了,演!看你小子浑身上下每一根头发丝都是戏,去!去掩体里演点悲情戏。
从清晨战至入夜,元氏城中家家户户封门,林一的先锋营终于打进了城门,外围观战的大军被勒令不许进城,但林一从城中粮仓拿出来不少好东西分给众人庆功,别问为什么不准大军进去,因为战后还要的城池,都不会让大军进去烧杀抢掠的,不是自己的军队很难管得住,一刀切是最好的办法。
不过各家将主还是能进城坐一桌的,林一身上的血气还没散去,尽管那几乎都是猪血,但就连屠户出身的草莽首领都没看出点啥,更别提世族的将主了,众人欢聚一堂,林一正准备开一场即兴演讲,就见外间有亲卫哭着来报,卢将主进城的时候遭遇溃兵突脸,现在人已经躺了板板。
林一非常悲痛地捂住了嘴巴,亲卫也哭得像个泪人,嚎啕着哭出一首大出殡。
众人心中都有些异样,林一也抹了把眼泪,定睛一看,谁把白天那个死了三次还爬起来的戏哥拉来又演二出的?
第170章
当然,现在很大一部分聪明人最多想到卢宜是林一弄死的,毕竟卢宜这老登虽然名为宜,但其实很不合时宜的。
也许是举族押宝的压力,也许是别人看在他带来的兵力份上对他表现出来的尊重让他冲昏了头脑,卢宜都没怎么认清楚过现实,还抱着做盟主的美梦。然而行军这些日子以来,无论是草莽首领还是世族将主,对于林一这个年少盟主的不满不服早已消失,人是从众的,在一个团结群体里最先被排挤的肯定是不合时宜的,无关好与坏。
其中很明显的一点就是,卢宜送出去十几二十个卢家女总是有的了,咋就没想起来给盟主送一个?盟主也是很工于心计的,从来不找卢宜要,而是等事后约谈要走卢家女,又睡了你家小娘,又断去你好不容易拉拢的人脉关系。整个盟军里人人都知道林一要搞卢宜,但就是没人告诉他一声呢。
包括新来的杨冰,对杨冰的约谈其实延迟了,但事后他通过和崔殊搭上关系,从其他人那里了解情况,第二天就把卢家那对双胞姐妹送到了林一帐里。
他还暗自感叹来着,为甚都是世族出身,有人为盟主,有人做谋臣?一看性格二看精力,性格强势的人习惯做主,野心勃发,精力充沛的人主宰四方,得陇望蜀,这就是所谓“王气”,能当家做主的从来不会是性格淡泊精力又低,整天歪在轮椅里不肯多走一步路的人。
盟主这精力……哎,也罢了,卢家女的归宿已经不错了,跟着这等少年豪杰总比跟着他这三十岁的老男人强。
林一故作悲痛地让人把哭成泪人的戏哥拉走,没有让这等小配角抢自己的戏,她亲自出门去迎了卢宜这趟带来的子侄们,扶起一个长得最俊帅的卢昭,手按着他的肩膀,“卢叔之死,实在叫人心伤,然大业未成,国恩未报,卢氏这些将士还需要诸位来带领,放心!放心!卢叔放心地去!我王醉不是那等人走茶凉落井下石之辈,阿昭贤弟,今后你来带领卢氏子弟兵,莫负萧君厚望。”
魏朝皇室姓萧,所以在魏朝,萧君是特指魏帝一人的,就像是姓王的世族老爷最多被尊称一声王老爷,而不能像别人那样简称一声张爷胡爷。现在魏朝龟缩,四方势力并起,尊陛下的人比较少,喊萧君的人越来越多,昔日的帝王已经沦落到一方势力之主的地位。
卢氏的几个子弟都愣了愣,愣是没弄明白盟主的任命逻辑,按亲疏远近,卢宜这趟是带了两个亲儿子来的,论贤良才华,最出众的是卢昭的亲哥卢超,最差劲的是卢宜幼子卢祁,他们能大致猜测盟主如果想打压卢氏,会让卢祁接管,如果想做点表面工夫,会让卢宜的长子接手大军,或者是纯粹不要颜面地,挑一个最不亲卢氏的远房族人上位,可是卢昭,不蠢不灵,不远不近,平平无奇的一个人,选他有什么门道吗?
卢氏子弟们面面相觑,都不晓得答案全写在脸上。
卢昭的身体微微颤抖,他觉得盟主不对劲,很对劲,顺着他的肩背在摸什么?摸什么呢?好在林一很快抽回了手,又感觉有一点意犹未尽,手不是很干净,还想拍两下,被崔殊一把接过去,拼命地按住道:“好了好了,盟主,今日大家都很伤心,但也不要因此影响了大捷的心情,晚上还要给将士们庆功。”
林一很遗憾地点了点头。
晚上,林一给众人介绍了降将段凛,段凛没有和众人客套的意思,冷着脸跟在林一身后,杨冰却听过他的名声,很感兴趣地上前敬酒,道:“段将军,早年我游学武威,在那里也曾听过段氏弱水郎的名声,叶老元帅曾经说过,未来当世守将第一,必为段氏子,只可惜游学事忙,段将军又远在居延塞,故此不曾上门拜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