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第1页)
段临手按在桌案上,恨道:“郑石一介破落寒门,打仗或可,大局上没个成算!想是吃了雪域那边的好处,可我段家一郡之郡望,若降贼兵,面上如何说得过去?”
段凛折身行礼,“侄儿稍后连夜去屋兰,与那雪域敌全力做过一场,侄儿若败亡,伯父为我段家千年传承计,萧君天恩……便抛了吧。”
段郡守不由苦笑出声,“凛儿啊,你要以死报国,却叫伯父做这个恶人。”
世族、世族啊!对国是忠,对家是孝,自古忠孝难两全说的是国家和家族的利益无法两全,可不是皇帝老头问你,他跟你娘一起掉河里,你救哪个。
青年不再解释,只是又行了一礼,便出门辞别爹娘,披甲而去。
两日后兵临屋兰城下,经历了沿途水源被污染,山体被挖塌,各路陷阱坑洞不计其数,值得一提的是,复合工兵铲屡立大功,无论是挖清洁水源,还是掘土填路填坑洞,甚至拍毒蛇也是一绝啊,工兵铲的功能还是太超前。
千辛万苦来到屋兰城,林一的老一套夜袭没能成功,屋兰城中分四批巡逻军队,保证每一批守军都能得到充分休息的同时,保证守备力量绝不懈怠。军中情报层层传递,探子回城需要报上所属队列番号,绝无混进去的可能。城中人家全部紧闭门户,有专人运送物资,大街上只有守军在走动。至于城中世族想跑也没门,城池四面大门都把守森严,绝不任何人出入的机会。
林一鸟蹲在屋兰城一处世族宅邸的屋顶上,不由发出感慨,这也太谨慎了。
回到驻军大营,这边的营帐也已经建好了,学习了段凛的陷阱手法,在各处都挖了一些陷阱,只有自家的骑兵知道回大营的安全通道,林一回帐就各处安排工作,这回是个硬仗。
嗯……氐池那边可不是。
也许曾经是吧,一座县的最高武官职位是县尉,氐池县尉不好做,原先是叶朔老元帅安在氐池的一名年轻有为的武官,上任之后短短两天就死于匪盗之手,
老爷子怒了,我叶朔在边郡这么久了,不知道你们地方郡县的习惯吗?空降上级易溶于水,易死于匪是吧?接下来直接派遣一位手段老练的军中老将过来坐镇,如此安稳了十多年,叶朔去世了,老将心思动了,把一生热爱吃喝嫖赌就是不成器的儿子从老家叫来,接了他的班。
目前老将人是还在的,县尉给儿子当了,等于个太上县尉吧,他还把宅子也给了儿子,去村里贪污了几块地,找了佃农,安生做起田野富家翁。
但是事情有时候就是挺寸的,段凛给氐池下达军事调令,通常会交到太上县尉的手里,然后太上县尉再从村里回城里办事,办完事再回。但因为以前没有过从武威郡那边打过来的情况,他又是从张掖最北的居延塞带来的亲信,亲信可不知道这氐池里还有小县尉和太上县尉那一套,直接就把军情命令给了小县尉。
小县尉又转手把那几张纸揣怀里,去逛窑子的时候被不认字的窑姐儿拿去引灯烛了。
县令也是个醉生梦死的,是被太上县尉十多年来打压得不敢管事的,几下凑一块儿,呼兰霍兰头一天抵达氐池城,于当夜破城。一路从北门砍到南门,刀砍卷了换枪,枪沾血滑手就换马槊,光他一个人就杀了百十个守军。
小县尉腆着个大肚子,从窑子里被想要防御赶敌的一部分守军抓出来,把他簇拥起来去抵御敌军。小县尉路上还挣扎呢,结果刚到衙门口,从坊街上杀出血淋淋的一人一马,沿途砍掉的人头在马后滚了一地。
白胖青年嘴巴一张,两眼瞪直,看着冲杀过来的呼兰霍兰,久不转动的大脑里就回荡着一个想法。
啊?我打这玩意儿?
第107章
八月,雪域的气候已经开始转冷,又是一轮土豆丰收的时节,经过去年摸索,雪域人发现土豆只要在落雪之前发芽就可以种植,不是在烧着黑石的帐子里,而是大片大片的草场地里,这更是惊喜。
今年往辽东送去好几批土豆种苗,然后商队很远很远又运输了一些苞谷和甘薯回来,因为路上货运消耗太大,被苏赫阿那直接叫停了贸易往来。
或者说雪域和辽东压根不适合进行贸易,适合的地方在玉门,在瓜城,雁门云中那一带也可以,偏偏辽东就是太远了……倒是很适合和呼兰部落那边进行贸易。
叶利诃就啃着最后几根嫩苞谷叹气,“可惜了啊,大汗,苞谷生吃是甜的,磨成粉面熬糊糊也香啊!比咱们的土豆耐放。”
苏赫阿那微微摇头,忽然又道:“六谷右地,应该能够种植苞谷和甘薯,也不知现在情况怎么样了,伤亡如何。”
六天前林一回来过一趟,吃了两只羊睡了一个时辰就走了,说是武威那边已经差不多,下一步准备切断张掖郡,但是没有和他说伤亡,苏赫阿那心里一直记着这事。
叶利诃又啃了几口,一边嚼一边说,“大汗,我小时候就认得你,你……我就直说了哈!你就是太妇人之仁,二十年前就有拼掉克烈部的机会,硬生生忍了,二十年后还这样!不是所有年轻人都愿意老老实实放羊一辈子,他们要建立功业,要开疆拓土!要……”
话说到这里,苏赫阿那淡淡看了他一眼。
说得有些得意忘形的叶利诃一下子就泄气了,缩了缩脖子,声音小了些,但还是坚持说:“就是这样的,我没说错。”
苏赫阿那其实没怎么放在心上,人的性格放在这里,没有要求山羊去像狮子一样捕猎的道理,他这一生都不忍见到死亡,如何能改呢?
到下午的时候,汪古部有一支秘密商队进入议事大帐,这是苏赫阿那派往玉门的一支商队,托了汪古族长亲自走了这一趟,花了一笔不菲的数目买通玉门都尉郑石。
其实也不算买通,边郡本身就和雪域有很多私底下的交易往来,郑石常年和贩奴队合*作,贩卖魏朝人口,还有一些和克烈部的见不得人的买卖,这些都在苏赫部掌控雪域后被整理审问出来。这些案底放在魏朝,那是实打实的“通敌卖国”,在胁迫和利诱之下,郑石决定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