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 30 章(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我的自信是有源头的。毕竟两百年后的南宋词人都跑去江南窝着了,我随手就能摘一首绝妙好词。

山外青山楼外楼,杭州也可作汴州嘛!

哦,不,当着赵光义想这个好像有点地狱……

文会会场内的文人们都竖起耳朵关注着我们这里呢,见我已经一脸得意地开始摇扇子,一个个都小碎步围拢过来。

其中,一名头披白巾的女子最为醒目。

她便是文津馆这一代最为出名的弟子,唐新词。

“在下唐新词,文津馆弟子。近日来,我读了不少赵四公子诗作,惊为天人。赵公子与我同在文津馆,过去竟未闻赵公子的名声,是我孤陋寡闻了。”

此话一出,虽然表面谦虚,但人人都能听出里面暗含的挑衅。

唐新词此人,有些傲骨。

作为文津馆这一代的翘楚,唐新词在江湖上的名声不小。许多人特意前去挑战她,想要同她辩论,却都一一败下阵来。

因此,见唐新词上前,周围的文人们谨慎地后退一步,可都无比兴奋:

文津馆唐新词vs文坛紫微星赵四!

这种好戏可不是每天都能见到的。打起来啊!打起来!

来者不善,赵光义眉头紧皱。

他瞥我一眼,目露担忧,用眼神问我需不需要他开口稍作缓和。

我用纸扇掩住下半张脸,弯起双眼笑了笑。

“那的确是不巧。我师门名声不显,且规矩极严,出师前不许门下弟子在外招摇。这两年师父觉得我有资格了,才许我出门闯荡。”

“我听闻唐姑娘擅长辩论,可今日是文会。不知姑娘可有诗词作品,可供在座诸位一睹为快?”

唐新词眯起眼睛,问:“诗词嘛,稍后再作便是。不过,赵四公子可否为我解惑,您的老师能教出如此英才,究竟是哪一位文津馆前辈?”

我不慌不忙地摇摇扇子,说:

“我已转投墨山道,文津馆师承不便透露,还请唐姑娘见谅。”

唐新词扬起眉:“墨山道?”

我点点头,忽然长叹一声:“唐姑娘提及我的师父,倒让我想起些往事……这首词,就这样写吧。”

“诸位,我先题一首。”

话音刚落,周围人都整肃神情,面露期待。

我清了清嗓子,吟诵道: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前两句念完,不乏点头之人。

有鉴赏能力的自然能品出这两句的精妙之处。寥寥几笔,勾勒出细密惆怅,将人一下子引入那远望佳人背影的相思之中。

我微微一笑,继续道: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唐新词没忍住点点头:“确是佳句。但并未合题江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