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00(第16页)
洪佶也道,“皇后娘娘站得比咱们高,比咱们远,家里能做的就是听她的吩咐行事,不给她额外添枝加叶。”
显然翁婿俩都商量好了,崔昘一向站崔晟那头,崔冕只得作罢。
等崔兰愔归家了,各家的添妆都送来了,她的嫁妆影子都不见,崔冕又急得团团转。
知道说服不了崔晟和姜氏这样直肚肠的,崔冕就找了姜氏的兄长姜从安,却忘了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姜从安也是个不变通的,一句,“既皇后娘娘有口谕,安心等着就是。”给崔冕打发了。
二十六日,当齐安带着车队来送陈老太后给崔兰愔准备的嫁装时,整整齐齐一百二十八抬,比当初陈家给陈老太后陪送的一百二十八抬强不知多少。
一百二十八抬嫁妆之外,还有二万两压箱银票。
这样的嫁妆,走哪里都是上上份儿,里子面子都有了。
崔晟和姜氏还是将点心铺子和酒楼这些个月的分红,二千五百两银子都拿了出来,洪佶和崔兰芝拿出了五百两,一起换成三千两的银票给崔兰愔做了压箱银子。
崔兰愔知道她要不拿,家里这些心里一直会下不去,就先收了,想着以后再找个说法拿回来。
姜从安和顾氏也拿出一千两的银票,姜家并不比原来的崔家大房宽裕,崔兰愔待要推辞不接,对上两人因着拿出的银子少而窘迫的眼神,她诚心谢过舅舅舅母后接了。
皇帝的意思,是要留姜从安在应城的,那样以后带着姜家一起把日子过起来就是。
崔冕和崔昘也各送了一千两银子过来,一门里叔伯,这点要不收就不好了,崔晟都收了交给了崔兰愔。
因着要将家具床被这些布置到新房里,女方的嫁妆都是提前一日送到男方家。
皇后嫁到宫里,一应都是内造之物,家具床被这些都用不上,也是时候紧凑,礼部来商量了,定下嫁妆随着皇后的仪仗一同进宫。
二十八日,崔兰愔也是天不亮就起了,由夏姑姑带着几个女官给她梳妆穿戴。
皇后的大婚礼服繁复而华美,妆花织金的宽袖大襟红色礼服,配上九龙四凤冠,再披上霞帔,崔兰愔全副装扮起来后,气势高华夺人,周围的人不由自主就敛气息声,不敢有多余的动作。
紧张忙碌中,眼看就临近吉时。
忽听得外头鼓乐大作,皇帝来迎亲了。
二房的女眷和顾氏都没见过皇帝,想到关于皇帝的那些传闻,心里难免好奇,今日正可光明正大的看了。
洪大夫人跟在崔兰芝身边,堆着笑一直缠着她没话找话,顾氏见了,怕她丢脸丢到外人那里,过来拉住洪大夫人,不让她往前凑。
崔兰芝才得以脱身,陪在崔兰愔身边。
崔谡和崔戬很想向别人家那样,于出嫁时背着送崔兰愔出门。
现在崔兰愔成了皇后,一切都要严格遵循婚仪,那些想头只得放下了。
只还是遗憾,私下里同崔兰愔念叨了几句。
皇帝一直教她不要被礼法拘束住了,崔兰愔就想,这是她的婚礼,一辈子就这一次,礼法之外也该尊重些她的想法,而她想让家人有个美好念想。
她就将想法写了,用耿大有手里的飞鸽给皇帝传了信。
皇帝如她所想,回信告诉她还有什么想法都可提出来,他们俩的婚礼,自然要他们俩喜欢顺意了才行。
就这样,必不可少的仪式外,崔家这边的仪程都是按着民间的习俗来的。
兄弟俩商量了,由崔谡背着崔兰愔送上辇车,崔戬背着崔兰愔从闺房过去举行仪式的正厅。
这会儿崔戬站过来,“二姐,我来背你。”
再寻常不过的一句话,姐弟俩个都红了眼眶,边上崔兰芝和崔谡也是差不多的情形。
由女官在前引导,簇拥着崔兰愔姐弟去了正厅。
皇帝同来迎的朝臣们已等候在那里,十二章红色冕服衬得他俊美如天人,威仪慑人。
常氏等只敢眼角悄悄瞄着,意外于皇帝的英俊和年轻,左看右看也不像二十有六的。
帝后两人站一起,虽能看出来皇帝比皇后大些,但还是很般配,如一对璧人。
待到需皇后跪受金册金宝的仪式时,皇帝伸手拉住皇后,“无需跪。”他从敬王和郑阁老手里接过金册和金宝亲自授给崔兰愔。
一应的仪式过后,请崔晟和姜氏入坐,皇帝携手崔兰愔深揖拜别两人。
皇帝一再的破例,一众观礼的亲眷都很动容,皇帝这是打心里当自己是崔家的女婿了,竟是一点不肯摆皇帝的架子。
只到了崔谡想背起崔兰愔送上辇车时,皇帝拦了下来,将大袖挽上去,手扶到皇后腰上,竟是想自己抱了皇后上辇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