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270280(第2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霍华德休斯也很看好大型客机的钱景,如今正一头扎进客机的设计图绘制中。

新罗马的建设也一日千里,突飞猛进。城市已经初具规模,人口陆续迁入,目前居民4万人,绝大部分都是俄罗斯人,以及少量的乌克兰人、格鲁吉亚人、波兰人、白俄罗斯人,和为数不多的法国人、阿根廷人与智利人。

居民区很热闹,商业街人头攒动,娱乐区已经修建了剧院、电影院、游乐园,政府部门的办公楼也都建造完毕,尚未挂牌。

凯瑟琳到达新罗马之后,跟基里尔大公、德米特里大公、尤苏波夫公爵等人开了几天会议,初步确定宣布立国的时间、国家名字、国家元首、政府部门部长,以及最重要的政治制度。

第280章

国名仍然叫俄罗斯,但到底是帝国还是王国,几个人争论不下。尤苏波夫公爵费利克斯认为仍然称“帝国”会激怒苏维埃;基里尔坚决不同意改成“王国”,难道你以为“俄罗斯王国”就不会惹怒史达林吗?德米特里则在帝国与王国之间举棋不定。

凯瑟琳一直不是太懂帝国与王国的区别,英国王室虽然有“印度皇帝”的头衔,但基本上不怎么用,国王仍然是King。帝国不该是拥有更广阔的领土才可以称“帝国”吗?

但基里尔说,咱们这可是数百年的传承,继承的是东罗马帝国的荣光!又不是真正的新国家,必须是帝国!

好吧,你说的有理。凯瑟琳暂时偏向基里尔。

下一个议题,谁来当这个皇帝?

你。

啊?凯瑟琳假装惊愕:我可以吗?

基里尔沉默片刻,不太情愿的说:“只能是你。你很年轻,又是英国王室成员,想要温莎家族承认我们的新国家,只能是你来当皇帝。”

年轻怎么了?你老了就没有权欲了吗?

表姐夫费利克斯及时解释:“你还年轻,意味着你能够持续稳定统治国家,至少50年。”

啊这,不要啊!

凯瑟琳小脸一垮。

下一个下一个!

*

政治制度参考英国,将国家划分选区,每个区通过全民投票选出议员,进入下议院;上议院由贵族担任,职能也跟英国上下议院相似。

三权分立,最高法院是司法权,国会(议院)是立法权,国家元首是行政权。

为了国家元首是否是皇帝,又争论了小半天。

费利克斯反对,认为如果是君主立宪制那么就要彻底实施王室与政权分开的制度,至少目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已经经过数百年的考验,行之有效;

基里尔坚持,认为如果皇帝没有行政权,那么一切都将毫无意义;

德米特里则认为如果国家元首是皇帝,那么奥尔加会累死,美国总统一般也只干两届8年呢。

旁听生小乔举手——他们几个都被允许列席会议,但不允许随意发言。

基里尔瞪他,“肯尼迪先生,你想说什么?”

乔机灵的说:“我支持基里尔大公的意见,国家元首应该是皇帝,或者说,第一任元首一定要是皇帝。”

嗯?你倒是挺有见地的。基里尔大公表示满意,点头赞同。

“国家刚刚建立,此时不适宜频繁更换元首,按照英国的称呼,是首相。法律是你们来制订的,当然可以允许皇帝同时兼任首相。”

费利克斯沉思:确实,兼任当然没有问题。小肯尼迪还挺机灵的,能想出这么一个解决方案。想要奥尔加当几十年首相也确实太辛苦,国家虽然不大,但事情一样少不了。

这个问题暂时解决了。

下一个议题是购买新领土,恭喜隔壁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亚高原入选。这块高原地势险峻海拔高,人口也稀少,不利于大面积耕种,在阿根廷属于鸡肋地区,价值不高,可有可无。

于是决定让德米特里去布宜诺斯艾利斯找找门路,同时也要求杜邦家族发挥钞能力,引荐美国驻阿根廷大使,再走华盛顿路线,阿根廷政府如果不肯出售,那么就利用美国来施压。

至于购地款,凯瑟琳小手一挥:皇储包了!

他们都知道她手里有不少黄金,但数量多少,各人知道的都不一样。基里尔、德米特里算她有100吨,费利克斯算她至少有260吨,他们都知道原本存在苏格兰皇家银行的那80吨黄金被英国王室买入。

巴塔哥尼亚高原价格被估计在1亿美元以内,说多不多,说少不少。阿根廷1938年出口总额也只有14亿美元,绝大多数都产自潘帕斯草原。草原适合放牧肉用牛,牧场无数,英国人餐桌上的牛肉至少有40%来自阿根廷;草原也适合种植小麦,不仅可满足全国人民需求,还可以出口。

凯瑟琳肯定不会拿黄金出来买地,她指望伦敦股市上扬后套现,用这笔盈利来支付购地款。要是来不及等到这笔钱,便用火地岛向华尔街的银行抵押贷款。或者直接找杜邦家族拆借也不是问题。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