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7080(第10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看来回头得和他谈谈。

“李玉,你说。”

几年前,经英国公的介绍,李玉与公主之女订婚,今年完婚。成婚之后他也开始跟着幽州官吏学习做事,如今自然也在听政。

他小心答道:“大王乃大安秦王,如今圣人有难,不可不救。”

也有人担忧地说:“无旨出兵,恐有叛乱之嫌。”

“都这时候了,哪还顾得了这么多?”

“越是紧要关头,越是不能授人以柄啊。”

……

听来听去,就两个选项。

出兵救援;不出兵,等他们打,两败俱伤再出兵。

莫惊春坐在上首能清楚地看到众人的表情,有人以为自己掩饰得很好,但实际上一眼就能看清楚。

说要出兵的,未必全是公心。

说不出兵的,也未必全是私心。

但眼看着有更进一步的可能,众人心底都有些蠢蠢欲动。

最终,众人都静了下来,齐齐看向莫惊春,等待他的决定。

莫惊春喝了一口清茶,问道:“我也有好些年没去京城述职了吧?”

王瑞答:“有十年了。”

这些年,萧辅国防各地节度使防得厉害,虽然不会给幽州的事情下绊子,但基本不允许他再进入京城,就连萧辅国登基时,也声泪俱下地说请他在幽州防守胡人南下。

——纯属脱了裤子放屁,那时候胡人早被压制得不行了。

反正封赏有,莫惊春在幽州想干啥就干啥,就是不能进京。

他也理解,除了进京参加献俘大典那一次,后来就真的没有踏进京城一步,反正他也没空。

其实,在成为节度使那一次,他的任务就已经完成了。

后来成为秦国公、秦王也只是锦上添花。

“这可不成,不进京向圣人述职,岂非渎职?诸位也该早些提醒我才是。”莫惊春皱眉,显得忧心忡忡,一片丹心向朝廷。

按制度,起初设节度使时,节度使需每年进京述职。

后来,随着胡人叛乱,破关入京,国都失陷,天子西逃,朝廷威严扫地,节度使的权力也随之不断膨胀,有些节度使不再按年入京述职,有的甚至终身不再朝觐,只通过设置驻京机构——进奏院,与朝廷进行沟通。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耳熟?

很像大使馆对不对?

没错,名义上大安还是一个完整的国家,实际上各个节度使所统辖的地区,已经相当于一个个国中国。

文臣们已经开始表演,一个个羞愧得不行。

“是属下失职,没能提醒大王。”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我们也应当及时改正才是。萧副使,你看看需要进贡些什么给朝廷。”

“是。”

“掌书记,述职的文书,有劳你准备。”

“属下遵命。”

……

有条不紊地发布命令,安排好大后方和出兵事宜,会议才终于解散。

夜晚,秦王府,书房。

十四岁的李树已经成长得清新脱俗,身姿挺拔如一棵杨树,每次问起功课都是对答如流。

莫惊春欣慰地看着他,又问了白天问过的问题。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