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7080(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另一个李医生一看,大人物在这儿,也柔和了语气,接茬解释一句,圆过这个场子:“孙副军长,我们也是接到举报,才来查林同志的。”

林雪梅一听,事情严重了。居然有人举报她?

何玲在那边听见动静,赶紧过来,替林雪梅先造一波有利声势:“怎么回事,雪梅,你得罪谁了?”

其他几个护士也都喜欢林雪梅,一见这情况,帮她说话:“这肯定是内科内部人干的。”

“那对。肯定有人盯上雪梅了,专门等着挑出他的刺儿,这谁呀,这么坏?”

稽查科那语气相对柔和一点的李大夫,一看这舆论风向,怎么说着说着不对头了?话题和重点都歪到啥地方去了?

他们是来抓违规操作者林雪梅的,而且还真的现场抓了个现行。怎么被这几个护士一说,好像倒成了林雪梅成了受害者,要替林雪梅抓陷害她的人呢?

李大夫想到此处,赶紧把舆论风向往回掰:“先别说那些没用的,说正事。林雪梅,这个针筒的使用,我们是有硬性规定的。要在热水里消毒,反复使用,都像你这么个用法,有多少能够用?”

有孙副军长在这儿,还有屋里的几个护士舆论压着,李大夫尽量柔和了语气,和风细雨。可这话,这事儿,听起来还是让人感觉压得慌。

一屋子的视线看向了林雪梅。

林雪梅沉吟一下,自己如何应对。

她何尝不知道他说的对。

这时候,距离一次性注射器的普及,还得有二十年,稽查科说的热水消毒反复使用,是无奈的现实。这还是城里,在乡下的乡医院,有时候图省事,干脆用吃饭的饭盒来煮注射器。

结果就是,传染病容易交叉感染,乙肝等传染性强的病毒,一旦发生了交叉感染,后果很严重,波及面会很大。

林雪梅当班的时候,都是能换针筒就换针筒。

她自己甘愿冒着被领导申斥的风险,为病人降低一些交叉感染的概率,她觉得值得。

而且,这毕竟是军区医院,经费充足,不是乡下医院,耗材数量上多一点,只要别踩红线,大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

可架不住,有人专门盯上了她,举报了她。

李医生看林雪梅没说话,做了个请的姿势:“到医生办公室,开个会,如果属实的话,开个罚单。”

孙副军长一双炯炯老眼看着,没再说话。

到了医生办公室一看,林雪梅不由得叫一声苦,今天当班的医生凑巧是赵姐。

赵姐,陆恒的师长夫人,给陆恒介绍对象而不可得者,林雪梅死对头赵欢的姑母。

本来那天一看赵姐也是内科的医生,林雪梅就打醒了精神,可这些天过来,相安无事,她也就没再往心里去。没想到今天,撞上了。

赵姐一听事情的来龙去脉,眼神微妙了一瞬。

她是赵欢的姑母,当然知道赵欢第一天来内科报到,就因为无故惹林雪梅,被鲁护士长抓了坏典型,吃了大亏,赵欢也找她哭诉抱怨了半天。

而她,因为前面帮陆恒介绍对象,介绍赵欢,连面都没见上,也是有一定程度的不爽。

但以她的身份地位,又不至于为这点子小事,故意找茬,刻意针对一个新来的小护士。

可是今天,事情撞到她手里了,而且连稽查科都来了,那可就怪不得她了。

稽查科李大夫把情况说完,赵姐细长的眼睛一眯,问面前的林雪梅:“你有什么话说?”

林雪梅当然要据理力争,直视了赵姐:“赵医生,我知道针筒的使用有硬性规定,我到了警告范围,但是没违规,我始终控制在红线的数量以下。”

李大夫也知道这是事实,特意留意了赵姐的神情。

这个事儿属于擦到违规的边缘,但是没有踩到红线之下,其实是可大可小,就看部门主事儿的人,打算怎么办。

赵姐皱了眉:“虽然说没有踩到红线,但如果一个部门都像你这么操作,整体就会打破红线,整个部门都会被罚,这种风气,我不能容忍。”

李大夫一看,赵姐把话说的冠冕堂皇,但神色不太对头,眼神掠过一闪而过的快意,心里有了几分数。

一般来说碰上这种事情,可左可右,可罚可不罚的事情,部门医生都会向着自己人说话。

无他,制度只是制度,人情更重要,就算没有私人交情,毕竟是一个科室的同事,犯不上得罪人。

现在看赵姐这样子,人和事情都在两可的边缘地带,她往对立面去推,这毫无疑问,里头是参杂了私人恩怨。

这个事儿,今天当班的主治医生已经发了话,也算定了性,李大夫也就接了话:“那就这样,我们开罚单,罚一个月的奖金,全院通报批评。”

一听这处罚居然这么重,屋内一片哗然。

内科的医生护士只要手头没事儿的,都来开这个会,也可以说是赶个热闹。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