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0(第15页)
林静照回光返照般的病态,阳光无法晒透脸上的苍白。
有时候就是这样命运弄人。
又数日,昭华宫尘封的大门终于被缓缓推开,皇贵妃册封大典。
礼官将吉服和凤冠珠宝鱼贯送入,光彩逼人,无上奢华,映得昏暗的昭华宫满堂生辉,皇恩浩荡于整座宫殿之间。
芳儿和坠儿忙前忙后,为新任皇贵妃娘娘进行复杂繁琐的梳妆打扮。
林静照把玩着阳光下粼粼的玛瑙,一身素服,漫不经心的,颊上惨淡得可怕,与人间富贵格格不入。
这一层层吉服似枷锁,熠熠的珠宝似刀,千刀万剐着她的余生。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裁决于君父,皇贵妃名分不过给暴力上镀一层优雅的外衣罢了。
册封典礼已准备就绪,奢华高调,陛下毫不避讳地展示对贵妃极度的偏宠,排场力压皇后,近日来贵妃娘娘失宠的传闻烟消云散。
场面虽豪华,人烟稀少。文武百官因请愿之事系在狱中,三司六部缺了不少人,显得宏大的场面空荡荡。
太后娘娘请求朱缙赦免众臣,促成大礼。
朱缙却置若罔闻,一改平日淡薄无为的仙人作风,以严酷的法家形象重惩那些敢于犯上请愿的臣子,请出祖宗法宝——
廷杖。
午门前,近三百人黑压压地被绳索固定在长条凳上,剥去臀部衣裳,用七尺长挂倒刺的栗木廷杖狠打,噼里啪啦,骨碎肉烂,惨烈之状难以名状。
那日凡参与请愿的臣子,无一幸免。
廷杖有秘诀,普通人七杖昏厥,二十杖残废,四十杖基本就去见阎王了。文武百官皆系罪臣,锦衣卫自然毫不留情,重笞之下十八个身弱气衰的文臣咽了气。
余下咬牙坚持者,精神遭到了极大羞辱。风骨清高的文人赤身于大庭广众面前,杖责臀部,羞赧耻辱,贻笑大方,宛若一场盛大的精神凌迟。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皇帝乾纲独断,明镜在天,拥有教化臣民的天然权力,是君,更是父,生养万物,粉碎一切。
无情的铁棒残酷地击碎了臣子之痴,个人气节在廷杖前不堪一击。任你是内阁大员,六部首脑,忠君之心回肠荡气感动了天地,感动不了狞笑持棒的锦衣酷吏。
重刑拷打下,群臣那与妖妃势不两立的豪迈气概被荡涤一空,化为无尽悲愤。
而那些谄君媚上只会诵皇帝功德的小人陆云铮、江浔、郭阳之流,扶摇直上,爵位和银币捞得盆满钵满,春风得意。
这是场服从性试炼,妖妃只是噱头。妖妃身后站的是新君,反对妖妃就是反对新君。新君以此肃清朝堂,排除异己,划出一条忠与奸的线——只有忠于他的才是臣。
这是皇贵妃之争的全部意义。
绝不仅仅是一个封号之争。
朝臣该明白旧日的游戏规则已悄然改变,服从新君者,才能继续在宦海中存活下去。
在群臣一片沥血哀嚎中,林静照在观德殿行册封大礼典,并上宝册,晋皇贵妃,万千华贵地走向后宫荣耀之巅,上玉牒,获得日后葬入帝陵的资格。
灿烈的阳光普照宫阙,肃穆的韶乐飘飘,眼前巍巍然不敢仰视的宝座。林静照垂了垂眼皮,感到极为不适。
数日来的禁足生活不见天日,再出来时她居然受荣宠至极的册封。
命运的大起大落,阴晴不定。
观德殿高大的汉白玉基上,朱缙似神仙在洞天,青衫磊落灌满了飒飒的东风,站在重檐庑殿的阴影下,遥远地眺望着午门外按品秩次序排列廷杖的文武百官。
他头戴白桃香叶冠,从头到脚一尘不染,萧疏的风神,如高洁的隐士,干净得仿佛完全不染指世间权力。
龙椅之下,濡满了鲜血。
林静照被身上沉甸甸的珠玉首饰坠得走不动路,时刻保持着最庄严的姿态,拖着吉服在他面前跪下,行礼,领旨,谢恩。
朱缙抬手允起,与她并肩。
睽别多日,她和他陌生得仿佛从未认识。
她侧头望了他一眼,他目不斜视未曾看她。
太后、皇后等人在旁观礼,对她恨之入骨,嫉妒癫狂。
这实是一场盛大的典礼,典礼的每一处细节皆是君王根据古礼亲自设计的,极为精心。
这一身皇贵妃服饰,是踩着大臣的鲜血和骨肉上一针一线缝就的。
阖宫上下林氏一枝独秀,风光无人能匹敌。如此好的运气,倒真像神仙下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