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9章 赞同(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说罢抬头长叹,他满脸悲戚神色仿佛瞬间衰老了许多岁一般。王念孙小心建议道:“陛下或许可以通过号召百姓开垦荒地来缓解当前困局。如此一来国家财政收入或将有所改善,进而减轻皇家财政压力。”然而面对这个建议,嘉庆摇首叹息,“朕并非不知晓开荒不易,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如道路建设、水利设施维护以及牲畜引入等环节,目前国力已至空虚之际,难以支撑此等庞大开支。”听到这话朱元璋无言以对,心中唯有无限感慨。王念孙原本以为只是普通宽慰却未料及皇上已经洞悉问题根源所在,不由得对他更加尊敬。“看来眼前这位君主确实非同小可。”他心想。随后嘉庆又接着说道:“王大人你的提案的确有助于暂时解决燃眉之急,可惜终究无法彻底根治顽疾。况且朕膝下子女众多日常所需甚巨,着实无力拨出更多经费支持其他项目。”于是王念孙急忙补充:“陛下不妨考虑将一些闲置耕地出租给流离失所之人使用。这样一来既免去了开荒初期高昂成本同时也为国家节省不少人力物力资源;最重要的是这些田产所有权依旧归属于朝廷名下,不会因此动摇中央集权统治地位。”可是嘉庆依旧摇头表示反对,“朕明白你的意图,但实际上行不通之处在于那些都是贵族祖坟所在地,强行征召劳役恐怕会引起不满情绪。另外这些人也不会轻易放弃自家私产的。”闻言,王念孙顿感脊背发凉,没想到这位至尊竟会对权贵家族态度如此强硬。想到嘉庆皇帝的处事方式,王念孙觉得自己似乎太过忧虑了,或许嘉庆皇帝早已有所打算,只是目前不方便动手罢了。王念孙说道:“陛下,我有个想法。”嘉庆皇帝问道:“哦?说来听听。”“陛下,依我之见,这些宗室贵戚并非不知好歹。他们能延续至今,自然知晓忠君之道,而今大清所面临的形势,若不借此良机整顿,恐怕腐化将更加深重。”王念孙继续道:“陛下,无论土地还是百姓,核心在于国库是否充裕。国库富足,则民生随之兴旺,进而才能支持朝廷革新,实现盛世。”嘉庆皇帝点头赞同道:“嗯,言之有理。那么你认为该如何做呢?”“陛下,我们可以收回贵族占据的土地或让其向朝廷缴纳赋税。”王念孙建议。嘉庆皇帝眉头微蹙,回应道:“然而这些土地本来属于他们的私产,朕要求缴税会不会显得暴虐?”“陛下,非也,天下皆是陛下的疆域。即使耕作也需交租。”王念孙连忙解释,“而且以‘租金’的形式收取费用更为合适。”“租金?”嘉庆皇帝闻言眼睛一亮,随即问:“可行吗?”“绝对可以实行,陛下。鉴于我朝土地广阔,仅凭正常税收根本不足以维系庞大开支。故可通过租赁土地,并设立合理的租金额度。哪怕最基础的一块地,年租金至少得一个铜钱起步。”听闻此言,嘉庆皇帝十分满意,“非常好!朕同意你的提议,会命令军机处起草诏书批准实施。同时命户部协商选取适耕地段开展开垦活动。此举既有益国家又惠及民众,必须迅速推广。”王念孙随即躬身致谢:“遵旨。”谈话至此结束,嘉庆帝欣然离去后,御花园内便只剩下朱元璋与张北玄二人。旁听了整场对话,朱元璋内心不禁感叹不已,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啊!拥有如此雄厚的资金,是朱元璋从未设想过的梦想,若大明也能达到这等财力水平,他便能够放手一搏进行改革,而不至于如今步履维艰。“确实令人羡慕,没料到这样的摊丁入亩政策竟这般卓效,使得满洲帝国收入颇丰。”对此,张北玄平静地分析道:“陛下应当看到的是,清朝近来日渐强盛,不仅是官吏勤勉履职的结果,更得益于国家充足的资源供给。”随后他语气一顿,“诚如你所说,嘉庆帝虽然平日看似平凡无奇,甚至没有做出显着贡献或扩大领土的行为。”紧接着话题转向:“但就是这样一名普通的帝王,在充裕财政支持下仍能保持国家繁荣稳定,甚至将其管理至现状,正显示出你口中所谓的治理能力——相比而言,你的才干远胜于嘉庆,只需获得相应财务支持便可解决明朝困境。”听罢此言,朱元璋感慨万千:“唉……何尝不愿振臂高呼改变局面呢?只是咱们的大明实在是财力不足呀。”张北玄劝慰说:“因此我们应吸取别人优点,当前清廷所实行的一些经济措施其实对我们也有帮助,完全可以学习借鉴。”“现阶段针对明朝始终有效的方案便是推行官绅一体征粮制。”张北玄接着分析道,“假如做到公平对待,则所有士人都要履行纳税义务,如此挂在名下未申报的地产数量必将大大减少,相应的税赋也就得以补充到位了。这就是从本质着手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朱元璋道:“然而这项制度有个问题,只有那些财力雄厚、书生众多的官宦家族才能享受到特别待遇,这原本是我们打天下时对他们的一种回报。“更何况,如果这么做会降低他们的收益,将来人才匮乏,大明江山恐怕也难以长治久安。”张北玄笑言:“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我们提出改革,自然会使这些官宦家庭不甘示弱,到时他们必然会贡献出更多的钱财和粮食支援社会,从而我们也得以增加收入。”“真的可行?”朱元璋询问。“当然可行。”张北玄点头答道:“陛下,这种变动的确能让平民百姓受惠,但对那些有权势的家族而言,估计会引起强烈反弹。”“毕竟很多书生名义下都有富商赠予的土地资源,并从中获取利润,而今陛下的政策几乎等于断了人家财路。”经张北玄点拨后,朱元璋回忆起白氏一家过去的诸多恶行。仅仅一个举人出身的家庭便能积攒几十万两白银之巨,中间不知隐瞒了多少赋税,类似情况在明朝绝非罕见,只是他从未深入探究过而已,“咱明白,因此这项政令必须慢慢来,先测试一下市场反应,倘若对方同意配合则按计划行事;若不同意,则暂且作罢。”他深知,让权贵主动牺牲个人财富实属艰难之事,他们表现出抗拒态度也是可以理解的。虽说贵族阶层相比普通民众稍微富裕些,但如果将其名下良田全部分发出去,即便每亩仅征收十斗米,总数也是非常惊人的,这些人肯定不会甘心放弃既得利益。无论是在明代还是清王朝统治期间,任何涉及到重新分配地主与富商财产的行为都会触动某些集团的核心权益。尽管自己平素:()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