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谁说张北玄没有功劳(第1页)
就连朱棣和朱标也是心情复杂。朱标心想,父皇对他真是用心良苦,原以为派禁军是要捉人,没想到是捉朱元璋自己!而朱棣则是一脸无无奈与无语,这就是亲爹吗?这究竟是不是自己的亲爹!为了给大哥传位,让他来背锅?真是太不像话了!“殿下,请接旨。”宣读太监提醒朱标道。朱标愣愣地伸手接过了圣旨。这意味着他朱标只要完成登基典礼,就是大明第二任皇帝了!台下的文武百官就算再糊涂,也看出了这是一场朱家父子演的戏。一些机灵的直接跪倒在地上,大声呼喊:“请殿下,登基!”“臣也请殿下,登基!”台下百官齐声呼喊,而朱棣则是羡慕地看了朱标一眼,同样跪下,“臣请兄长……登基!”朱元璋躲在门后,看着迷茫的朱标,说:“老大还是太年轻了!”朱标愣了一会儿,然后反应了过来。手持圣旨,举过头顶。转身看了看朱元璋和张北玄藏身的门口,坚定地说:“感谢父皇,父皇所命,不敢不从!”“礼部,马上开始筹备登基典礼!”“挑个黄道吉日,择日登基!”话音刚落,刚刚宣旨的太监又过来,身后跟着个人。是礼部尚书。他来到朱标面前,立即跪下。“殿下,登基典礼早已准备好。”“经司天监推算,明日正好是近一年来最好的黄道吉日。”听了这几句话,朱标怎能不明白,这些都是朱元璋早有安排,连日子都选好了,就是要让他登基!得知这一切,朱标眼中含着泪光说道:“好!”“明日我即位登基,尊我父皇为太上皇!”说罢,朱标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波澜,转身大步朝着大殿走去。一见到老朱,他立刻跪倒在地。“父皇,孩儿对不起你!”朱元璋闻言,急忙将朱标扶起,温和地说道:“这是咱的意思……这是咱的心愿。”“咱前半生为了江山奋斗,当了十几年皇帝,真的感到很疲惫。”“咱想卸下这副重担,怎么能说你对不起咱呢?”朱标默默流泪,声音哽咽:“儿子一直梦想成为皇帝,在接到圣旨的那一刻,我就没想过拒绝,父皇,请相信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在另一个世界里,朱标见到了老四朱棣成为了皇帝,尤其是听张北玄提起后世称朱棣为永乐大帝时,他的心中充满了不甘。他觉得自己无论是政事还是军事方面,都不输给任何人,因而决定与老四比一比。“好好好,咱相信你。”“咱现在只是退居幕后,以后可以带着你母亲游山玩水,或者跟着张北玄看看其他朝代的历史,这样的生活也不赖。”“别再哭了。”朱元璋爽朗地说。“谢谢父皇!”朱标闻声擦去眼角的泪水,认真地给朱元璋磕了个头。这时,刚起身,朱棣便步入了大殿。他的脸上满是愕然。“爹?你们这是在搞什么鬼?!”朱棣瞪圆了双眼,仿佛质疑起自己到底是不是亲儿子。“放心,咱也想好了,封你个大将军以示补偿。”朱元璋丝毫不以为意,甚至有些得意洋洋。“只给我一个大将军的虚衔?我是手握兵权的藩王!”“我才不要大将军!”“那你到底想要什么?”朱元璋略感不满地撇嘴道。“老四,不如给你一块自封地吧!”朱标忽然提出这个令人惊讶的想法。“你说什么?”“大哥你的意思是什么?”朱棣震惊万分,自封地,那可跟封地不一样!那是有至高权的!“我没开玩笑,也不是试探你。”朱标笑着解释道:“既然你有能力,那便赐你相应的权力,去打下一片属于你的领地吧!”“你可以选择去哪里开疆拓土,攻下的地方就作为我们大明的附属国。”朱元璋听到此言眉头紧锁,但并未多言。“你的意思是叫我前往边远蛮荒之地当皇帝吗?”“大哥,我能打江山,但可不想留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做皇帝呀!”“我宁可在北平当王爷,也不想远离中原定居。”听了朱棣的回答,朱元璋紧绷的脸终于放松下来,毕竟在他心目中家国完整才是大明真正的繁荣景象。“那好吧,那你就留下来帮我,咱们兄弟携手共创盛世!”朝会结束后,张北玄直接返回现代,准备明天参加朱标的登基仪式。而在大殿内,父子三人继续商议。“老大,明日封赏之事准备好了吗?”朱元璋委婉问道。“父皇指的是给谁的封赏?”“难道是指张北玄?”“我想封他为大明帝师。”朱标庄重地答道。,!但朱元璋摇了摇头,“还不够。”“老大啊,你要知道,张北玄并不属于这个世界,即使有权有势也无法长久停留。”“想要让他帮忙,就得付出足够的代价。”“要认真想想,有什么能够拴住张北玄的心?”的确如朱元璋所言,仅仅靠帝师头衔远远不够打动张北玄。“那依父皇的意思?”朱标疑惑问道。“咱觉得,自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得给他权!”“并且,还需封他为王!”“封王!”听完这番话,朱标极为震惊。“父皇,如此大的权力会不会过多?”“多吗?咱还嫌不足呢!”“如果这种条件能让张北玄为大明效力,那么就算让咱做梦也能笑出声!”朱元璋感慨万千地说。“就算这样奖赏,也要看张北玄会不会答应才行。”“若是肯答应则自然再好不过;假使不行,至少也算尽到了咱所能给予的一切。”“这是对张北玄的尊重!”朱标微微点头,他读了张北玄赠送的几本书。这些书彻底改变了他对许多事情的看法,尤其是关于经济的那一本。他从没想到,金钱竟然有这般巨大的力量!正是这三本书,让他学到了许多。如果张北玄能一直留在明朝,他对大明的帮助肯定远超这些书,或许会增加百倍之多!“可张北玄并没有实际贡献,万一朝臣们不同意怎么办?”转念之间,另一个疑虑又涌上了朱标心头。“谁说张北玄没有功劳?”:()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