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琴声妙玉寂寞品茗茶初撩水溶(第3页)
妙玉说:“这些虽好,但太令人伤感。其实我倒更喜欢他的山水诗,那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堪称千古名句。”
水溶听到妙玉说出自己喜欢的名句,心中赞同,脱口而出道:“这句的确是真名句。还有,‘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这两句我也很喜欢。”
妙玉轻轻抬眼看了一眼水溶。
黛玉斜倪了一眼水溶,见他对自己刚才说的两句诗无动于衷,而对妙玉说的两句诗却说是什么‘真名句’,心里有些不高兴。于是对水溶反唇相讥道:“什么‘煮白石’、‘一瓢酒’的,依我看,当是‘白石煮不透,风雨正依旧;借酒销千愁,却道愁更愁!’”一句话把众人都说得笑了起来。
水溶脸色有点挂不住,笑着对黛玉道:“早听说你这张嘴尖酸刻薄,今日方才领教了。”
妙玉又为几人稍稍斟了一回茶,说:“昨日我在院中,听到有人弹琴,觉得琴声非常动听美妙,不禁也想起我的那把琴了,我的那把琴是我父亲遗留给我的遗物,只可惜在贾府抄家时被抄走了。唉…。”
水溶听到,说:“妙玉师傅本不是贾府之人,官府抄家不应该将你的个人物品也一起抄走。你可否将该琴的情状描述与我,我去找那日负责抄家的官员,说不定还可以为你重新找回来。”
妙玉一听,心中不禁非常欢喜,但嘴上却说:“算了。。。太麻烦了,不劳烦王爷了。”
水雯听到,急忙说:“妙玉姐姐,你放心,这天底下就没有我哥哥办不到的事!”
水溶朝着水雯拉下脸道:“你不说话还有人把你当哑巴不成?”
太妃也说道:“妙玉,若是你父亲的遗物,不管怎样也要把它找回来。就让溶儿去帮你找回,没事的!”
妙玉朝水溶微笑道谢道:“那就太感谢王爷了!”然后便把自己这把琴的特征和样子详细描述给了水溶。水溶说:“你且耐心等待两三天,到时候我会给你消息。”
几个人又和妙玉闲聊了一会儿,便决定起身告辞了。妙玉把几人送到院门口,看着她们离去的背影逐渐消失,才回到院中。
几人出了秋云斋,走在回去的路上。水雯挽着太妃的胳膊走在前边,忽然说:“我怎么觉得今天喝的茶也和往日的没有什么不同啊!娘,你觉得呢?”
太妃说:“傻丫头,这只能说明你对茶太没有品味了。”
水雯又回头看着水溶和黛玉,问道:“你们觉得呢?也和我有同感吗?”
黛玉笑道:“应该是和往日的有所不同的,只是我在品茶上面比较迟钝,所以也感觉不太出来。”
水溶说:“今天的茶里确实有一股梅花的清香,和我平日里所喝的茶不同。”
黛玉听了,不做声,微微低下头。
太妃正走着,忽然一摸头,说:“哎呀!我好像把我的护额忘在秋云斋的院子里了,溶儿,可否帮我回去取一下?”
大家一看,太妃头上的护额果然不见了。
“好的。”水溶应了一声,便转身向秋云斋走去。
“我去给您拿吧!”黛玉说,正想随水溶而去,太妃却拉住了黛玉,笑着说:“他这几天在家闲着也没事,就让他多跑跑路,你多休息一下!”
水溶走到秋云斋门口,见院中无人,不想再惊动妙玉,于是便自己走了进去,果然看到母亲的护额正放在院中的石凳子上。水溶取了护额,正欲转身离去,忽然听到屋里有人高声说话,正是妙玉的声音,水溶不自觉地停下来,听到妙玉的声音说道:“最近这江中钓出来的鱼怎么越来越臭不可闻了。。。”
另一个声音说:“姑娘,你有所不知,这江的上游源头已经被禁,这江水已经成了死水,俗话说流水不腐,这条江既然已经成了死水,岂会不臭?”
“那以后从哪里钓鱼呢,唉!”
“姑娘既是佛门中人,便要素食。我听说隔壁番茄园中的番茄种得不错,且已经成熟,不如我们从隔壁摘一些番茄来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