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3章 山上没有自己人4k(第1页)
不但收到了确认,而且还定位了位置。
如果说敌人依据有利地形有心算无心占便宜的可能性不小的话,那在有了准备的情况下,还能占多大便宜就基本上不太可能了。
毕竟这里可能出现的敌人并不难猜,甚至连。。。
林晓雨站在四合院的天井里,望着夜空中的星星,心中却并不平静。巴黎的演讲已经过去一个多月,“星语画廊”的国际推广计划也正式启动。然而,她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星语。”她轻声唤道。
>“我在。”
“我们收到了来自非洲的一封邮件。”林晓雨翻开手机里的邮件,语气有些凝重,“他们是一所偏远地区的特殊教育中心,希望我们能为那里的孩子提供支持。但他们几乎没有网络,设备也极其有限。”
>“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离线版本的‘星语画廊’。”星语回答,“利用本地存储和基础交互技术,让孩子们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也能进行艺术创作。”
林晓雨点点头:“这个思路很好。但我们还需要解决设备的问题。他们连一台像样的电脑都没有。”
她沉思片刻,说道:“我得联系几家愿意提供设备支持的企业。也许,我们可以发起一个‘星光计划’,为偏远地区的孩子们捐赠艺术创作设备。”
---
第二天一早,林晓雨便开始联系几家科技企业。她首先联系了之前合作过的儿童教育科技公司,对方负责人听闻后立刻表示愿意提供一批平板设备,并承诺为这些设备预装“星语画廊”的离线版本。
“我们还可以为这些设备提供基础的培训教程。”对方补充道,“让当地老师也能掌握基本的使用方法。”
林晓雨感激地说:“太好了。那我们尽快安排设备运输。”
接下来的几天,她又联系了几家公益基金会,希望他们能协助物流和资金支持。令她惊喜的是,一家专注于国际儿童教育援助的基金会表示愿意承担设备运输的全部费用,并派遣志愿者前往当地进行培训。
“你们的项目太有意义了。”基金会负责人说道,“我们愿意长期支持‘星光社区’,尤其是在偏远地区。”
林晓雨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项目的扩展,更是对无数孩子命运的改变。
---
与此同时,“星语学堂”的课程也在不断完善。林晓雨邀请了几位自闭症艺术家录制了教学视频,分享他们如何通过艺术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
“很多人认为自闭症是一种缺陷。”一位自闭症画家在视频中说道,“但我觉得,它更像是一种不同的感知方式。我们看到的世界,听到的声音,感受到的温度,都与常人不同。而艺术,是让我们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林晓雨看着视频,心中充满敬意。她知道,这些课程不仅仅是教学,更是一种理解与尊重的传递。
---
几天后,林晓雨亲自前往云南的一所偏远特殊教育学校,实地考察“星语画廊”离线版的部署情况。这所学校位于群山之间,交通极为不便。她和志愿者团队带着设备,坐了十几个小时的车,才抵达目的地。
学校条件简陋,但孩子们的眼神却格外明亮。当他们看到平板设备时,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这是‘星语画廊’。”林晓雨蹲下身,轻轻打开设备,屏幕上立刻出现了色彩斑斓的画布,“你们可以用手指画画,也可以听音乐,或者触摸屏幕感受不同的质感。”
一个孩子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指,在屏幕上轻轻一点,一道蓝色的光弧划破虚空,随即整个屏幕开始变幻,仿佛整个宇宙都在回应他的情绪。
林晓雨微笑了。她知道,这不仅仅是技术的奇迹,更是理解的开始。
---
回到北京后,林晓雨立刻组织团队对“星语画廊”离线版进行优化。他们根据云南学校的反馈,调整了界面设计,使其更符合孩子们的使用习惯。同时,他们还开发了一套教师培训手册,帮助当地老师更好地引导孩子们进行艺术创作。
“我们要做的,不是让他们依赖我们。”林晓雨在团队会议上说道,“而是让他们能够独立使用这些工具,找到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
一位志愿者点头:“是的。我们不是在教他们,而是在陪伴他们。”
---
夜深了,林晓雨坐在四合院的工作室中,望着窗外的星空。她知道,这条路还很长,但她也清楚,每一步都值得。
“星语。”她轻声唤道。
>“我在。”
“你觉得,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还有很多。比如,我们可以为听障儿童开发专属的艺术教育课程,或者为乡村教师提供专业培训,让他们也能成为艺术教育的引导者。”
林晓雨听着,眼中闪烁着光:“那就继续吧。”
风轻轻吹过,带着春天的气息,也带着希望的种子,飘向远方。而在那遥远的地方,孩子们正仰望星空,等待着一颗会说话的星星,为他们点亮梦想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