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220230(第2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大宋有不少堡寨修建在陡峭的山崖上利用山川形势来自保,但是大部分还是选在平坦的河谷地带。

既然不能靠堡寨抵挡西夏的攻势,那就专注屯田。

小波西夏军来扰就打回去,大批西夏军来打就弃寨回城,反正西夏军打不到城里去,等大军撤了他们再回去收拾收拾继续种地。

环庆一带的堡寨基本上都建在河谷地带,尽量靠近水源和地势平坦的良田以便耕种,并且都有专门的通道通向河边,不用离开寨子就能保证生活用水。

只要不打仗,只靠各州的屯田也能养活各州的兵。

可惜边州即便不打仗也经常有小范围的劫掠骚扰,一年到头也没几天能安生种地。

自从大宋修建堡寨的目的转为屯田,西夏的策略也从攻城变成破坏堡寨耕种屯田。

毕竟西夏朝堂上也有聪明人,他们的粮食运到前线不容易,宋人的粮食运到前线也不容易,只要两边的後勤都供应不上,他们攻不了宋,宋也攻不了他们。

本来两边战况正陷入焦灼,大宋这边忽然开始屯田来解决後勤供给,西夏肯定要想办法搞破坏。

苏景殊无声叹气,对上游牧民族就是这样,他们的田地不会动,敌人却是来去如风劫掠完就走,挡得住是人员伤亡,挡不住是人员伤亡外加一年的辛苦全白费。

边地开田两千顷,粮食收成甚至不如中原的十分之一。

往别处运粮也是困难重重,疏通好的粮道不知道什麽时候就又被西夏人占据,运往沿边各军的粮食经常有被劫掠的风险。

回头和蔡大人商量商量看看能不能在特别偏远的堡寨种点果实在地底下的作物,果实埋在地里,就算地面有马蹄踩踏也无妨。

至于西夏人在运粮道路上劫掠,根本就是防不胜防啊。

不行,还是得想办法把西夏灭掉,旁边住了群强盗实在太耽误他们种地。

苏景殊花了一下午的时间把庆州所有堡寨的情况摸了个遍儿,越看越觉得西夏不能留,那麽多开垦好的地和那麽多没来得及开垦的地,全都种上高産的粮种能让整个西北都失去饿死这个死法。

夜幕降临,各营将士回营休息,堡寨只留巡逻的士兵。

狄青看着面前转了一圈又一圈的机宜大人,感觉这小子不应该到经略司,他应该直接去转运使管屯田。

不愧是司农寺出来的官,谈起农事比谈起军事还火爆。

出去随便拉个人都想把西夏灭掉,奈何灭国之战不好打,他们只能一等再等,等到朝廷觉得可以打了再动手。

苏景殊结束他的长篇大论,双手拍在桌子上作最後的总结,“只要每座堡寨都配上足够多的火器,再把屯田的范围往前推到沙漠附近,灭夏指日可待!”

狄青叹了口气,“行了,趁西夏的先头部队还没打过来赶紧去睡觉,过些天想睡都没机会睡。”

仗还没开始打他们这边就先气疯了一个,过几天打起来可怎麽好哦。

苏景殊深吸一口气平复心情,回到给他安排的房间也睡不着,拿出根据各堡寨情况画出来的地图继续琢磨。

堡寨没法阻挡西夏大军,屯田也容易被西夏骚扰破坏,如此情况下大宋依旧锲而不舍的增加堡寨的数量只能说明得到的好处比坏处更多。

和海岸线之外十二海里都属于国家领海差不多,大宋默认堡寨附近的人口、土地以及其他各种资源的所有权归属于大宋,且这个“附近”并不是具体数值,是大是小全看当地堡寨的本事。

西夏不同意也没用,大宋修建堡寨就等于自动宣布以上规定。

也就是说,堡寨在军事上没啥大用,但是在和西夏争夺人口和土地资源上起了大用处,只要有堡寨就能逐步控制沿边的羌戎蕃部,等屯田耕种走上正规,大宋的国土就能自动向外扩张。

堡寨是地盘属于大宋的标志,同样也是边防粮食补给的重要地点,虽然没法阻挡也没法抵挡西夏的攻势,但是该建还是得建。

留守堡寨的禁军、厢军加上招募的弓箭手以及弓箭手的家眷,小小的堡寨就是小小的城池,不光可以自给自足,还能运粮给其他不事生産的军队。

为了挡住西夏的破坏,也为了能成功运粮给友军,各堡寨除了驻军外还有大量民兵弓箭手,有些堡寨甚至只有战时打仗平时种田的弓箭手负责驻守。

党项是游牧民族,骑兵来去如风,步兵对上骑兵太吃亏,只能在远程兵种上下功夫。

堡寨外面都建有四五米高的土石墙保护田地,要是城墙上隔一段距离放一挺机枪,敌人从哪个方向来都能全突突了。

就是造枪太难了。

军器监的技术人员研究过火铳,形状外观是对的,就是用起来故障太多,卡壳、卡弹、哑火、炸膛、枪杆断裂等等等等,只有想不到没有见不到。

要是火铳上安个故障报警器,它能从天黑叫到天亮。

在新式火器的稳定性和威力超过现有的弓弩之前,军中不会更换武器,不知道什麽时候才能出现突突突突突。

算了,梦里什麽都有,睡觉之前他还是继续算以目前的生産力什麽时候能把西北各州的州城武装完毕吧。

为了保证质量,火炮的造价居高不下,大炮小炮都贼费钱,火蒺藜之类的小型武器倒是能和刀剑弓弩一样大批量生産。

西北禁军虎翼军人数最多,大宋军对上党项契丹的骑兵时最大的依仗就是弩箭,西北和北方的虎翼军都以弓弩兵为主,其中还有床子弩雄武和飞天雄武这种特殊部队。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