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3(第2页)
有的组根据当地特殊状况,寻求真相的同时保证开采和发掘力度,抽丝剥茧中发现了关键线索。
再结合流传已久的古话,成功分析出转变的特殊成分。
很开的便弄明白了那个所谓冰棺的构造。
根本不需要费时费力进行挖掘,便能不动分毫且花销最小化的进行辨认和确定。
对于考古,社会群众总是处在很大一个误区之上。
那便是看见的、暴露的、存在的都得进行挖掘和保存。
可其实随着社会时代发展,很大一部分文物遗产和物质文化,仅凭现时代的技术手段是万万没有达到那个条件的。
例如震惊全国的千古一帝陵墓。
那个便是很典型的例子,我们知道它在哪那,知道它大致的规模和构造。
甚至清楚里面的机关和陷阱有什么。
可谁敢拍板去开,谁敢发掘?
没有人,没有谁能保证。
当时光之门缓缓撕开的同时,历史这条车辙会不会眨眼间前年光阴闪烁之间,将那些瑰宝和文物损毁掉。
所以在经过多次探讨和权衡下,他们决定将冰棺保证原样。
就让它保持原状态。
抗衡来往的风霜吧!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人类的干预往往起到反作用。
人们意识到这一点,历史长河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二组三组在困难关头坚持前行,可辗转总算赶到昆仑的夏老,当即就听闻他们失踪了。
时间已经过去大半月,外围的人派去找过。
一切痕迹,抹去得很干净!
“夏老,再往里面就是禁区了,一切信号都不能用,我们实在不敢随便行动。”
队长看到老同志出现,心情激动的都快忍不住哭了。
谁能知道,参与多次危险重大活动都不眨一下眼睛的人,这些日子被折磨得都快白了头。
白日里操心外出的小队的安全,晚上担忧那些失踪的同志,没一个消停时候!
“好,我明白了,麻烦你把他们当时离开的路线和计划给我说一下;还有整理一下你们目前所有的援救路线。”
夏铭当即接过主动权,他没安慰众人,说些什么宽慰的话。
简单几句行为,便潜意识让现场人不要慌,不用急,一切有他。
“好好,我马上拿过来。”
齐助见状先简单描述下近期工作进度,随后将一个信封递过去。
“这是临走时,那位陈同志说是给您的。”
“哦,我看看里面是什么?”
即便心里有所准备,夏老在仔细阅读完这封信后,还是没忍住狠狠拍了下桌子。
“糊涂,胡闹!”
“夏老,您没事吧?”齐助吓了一跳,忙关切道。
夏老缓缓神色,“啊,你先出去吧,我没事。”
见他不想说,齐助匆忙走来。
而后的半小时里,夏老的帐篷再次传来好几次重物落地的声音。
早早地在收拾着当地药材的甘达小师傅,也默默看了好几眼。
他知道夏铭同志,是他们此次队伍最厉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