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20(第35页)
靖远号停在港口,原本拥挤在港口上的船纷纷躲避,显然都惧怕这个大家伙,但是看到船舷边热情挥手的人,原本留下岸边的人不由停下了脚步。
不像倭寇,也不像洋人,再仔细一听,嘿,是老家口音!
岸边当即有人将手挥了回去。
船上的铁梯子一节一节放下去,船长领着几名船员下去。
梯子口已经有穿着官服的人等着了。
“我是不是看错了,怎么看到了同村的三堂叔?”
这边的热闹难免将流民吸引了过来,往后这就是他们生活的地方,肯定要看看,其中一人揉了揉眼睛大叫起来。
他的同伴忙示意他小声点。
“可看清楚了?”
“没错,三堂叔二十年前说出去闯荡,后来也没了他音讯,原来是来了岛上!”
他看着三叔有些唏嘘,当年村子穷,不知多少青壮年出去自求生路,后来有传言说三叔他们投了郑爷爷,也有说被吴王爷抓去当兵。
再后来朝廷将两方定为叛逆,村里也无人再提起这事。
“没想到三叔竟然在这,看着还不错的样子。”
一看落脚之地有熟人在,这人顿时松了口气,他拉着女儿宽慰媳妇。
他们所在的村子在山里,春日里衙门派人来说要让村里挑选几户人家出海开荒,最好选那人口多的。
一听这话,爹娘就忙不迭将家分了,只是爹娘偏心只分了他几分菜地,菜地能做什么?简直是逼迫他一家去死!
他知道他生了三个女儿,没法跟老大和老三老小比。
但是他没有想到爹娘是忍心看他一家去死,
前几日衙门又派人去了村子,他索性带着女儿和孩子她娘和村里最穷的两户人家一起出来了。
一路奔波,他们也就比流民好那么一点,等上了船才吃到一顿饱饭。
罗起信侧耳听着,也为这群人高兴,甭管是什么理由,离开故土到一个新地方本来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能有熟人在也是一件好事。
梯口的船长递过去几张纸,那领头的官兵脸色变得严肃起来,双方似乎没有谈妥,那官兵一直摇头。
最后船长上船,痛骂了一句。
过了一会儿罗起信才从别人那里知道出了什么事。
原来港口的官兵拒绝接收迁徙的百姓,哪怕有总督给的手令也拒绝接受。
人家给的话就是得禀报施提督。
这话不难看出,如今的台湾是施琅一手遮天。
“那施提督在何处?”
“听说在府衙,正准备妈祖娘娘的诞辰祭祀。”
一听说是忙着为妈祖娘娘诞辰忙碌,船上的人都没话说了,耽误什么都不能耽误祭祀妈祖。
生活中沿海的人,就没有不是妈祖娘娘信徒的。
“坏了,这次出来的急,忘记带妈祖娘娘像了!”
有人焦急起来。
“还是让我们快点下船吧,最好能赶上今年的妈祖娘娘诞辰。”
施琅很快就得到了消息,毕竟台南府距离港口并不是很远。
快马加鞭一个时辰足够抵达。
看着递到手里的总督手令,施琅脸色阴沉下来,如何管理台湾他已经有了计划,偏偏这时候姚启圣插了一脚。
近段时日他忙着两件事,一是准备妈祖娘娘诞辰,而是清理完岛上郑氏的复杂关系然后再接受郑氏正式投降计划。
如何从内陆移民他也想好了,不允许私渡,也不允许携带家眷,更不允许成为粤地海盗藏地。
没想到他还未上报朝廷,姚启圣就先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