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0(第16页)
在这样的局势中,薛蟠愈发频繁出入北静王府,薛家和夏家的产业也冒头得厉害。
承庆十三年,九月。
北静王水溶上书,给薛宝钗请封夫人。
太上皇离世后,陛下能下旨,一年内有公爵之家不得筵宴音乐,后来老太妃又没了,但老太妃的再如何,也不能越过太上皇去,哪怕老太妃辈分在那里。
这如今,太上皇薨了才刚过一年,北静王就忍不住上书了,给小妾请封了。
皇后摇头,“他能请封,我们却不能就这么允了。一个夫人,笼络薛家和夏家罢了,上不得台面,但这个时候封夫人,总归不太好看。”
当今道:“老北静王是个看得清形势的,主动交还兵权,北静王府的太妃在时,水溶也还安分,太妃一走,便忍不住了。”
“当初宁国府的丧事,水溶便第一个忍不住去结交贾宝玉,结交荣国府,半点没学到他老子的识时务。”
当今对北静王并不怎么看得上,尤其是北静王和北静王妃这些年做得事儿,真的算不上聪明的。
“他们若是识时务,陛下也不用操心了,这请封这一次的还是打回去吧。老太妃好歹护佑了他们那么就,老太妃过世还没一年呢。”皇后摇摇头,对这样的北静王同样看不上。
不过话虽如此,皇后才是提醒道:“不过这北静王府还是不能放松警惕,有时候,不怕对手太聪明,就怕对手太蠢,没个预料。”
当今当然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对于四个异姓王的监督,紫麟卫一直跟进着呢。
当今不由得感慨:“若是他们几个,都像信国公一家一样,朕就是封他们做国公又如何?”
信国公穆家,说起来,和四个异姓王还有不少的联系。
四个异姓王,到了这一代,分别是东平郡王穆恪,西宁郡王金原,南安郡王霍喆,北静郡王水溶。
而这个东平郡王穆家,和信国公,还是同一个祖宗呢。
都说贾家一门双侯,但穆家,当时是一门双王,荣国府荣禧堂内有一副对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就是东安郡王穆莳的手书。
但人家穆莳可比贾家聪明多了,功成身退后大错小错不断,却又愣是不伤国体,皇帝还不得不罚,郡王的爵位生生变成了国公。
变成国公后人家就不犯大错了,顶多是家中弟子私德有亏,但于大节无碍,并且还主动和其他几个四王八公,包括同为穆家的东平郡王一脉,都少了联系。
这也是为何,荣禧堂内有穆莳的痕迹,但是如今的贾家,却已经和穆家没有任何联系的原因了。
对于信国公府邸的行事作风,当今是很满意的,信国公知道分寸,不掌握兵权,就在京中安分养老,也不结交权贵,皇家也一直优待人家,公主宗室,也都有和信国公府联姻的,人家就图一个荣华富贵,不图其他,信国公一家快乐,皇帝也放心,再好不过的双向奔赴。
皇后自然也是对信国公的家风了解的,再对比如今的四王,叹道:“不过是人心不足蛇吞象,贪欲罢了。”
北静王看着被驳回的请封,毫无意外的将折子仍在了一旁,隔几日,听说当今找机会给了如今的信国公穆兴澜的赏赐,深觉好笑,他北静王府,岂是他想退就能退的?四王八公一体,可不是说说的。
贾赦当初跳出去,那可是分了宗,没了爵位,一无所有才跳出去了的,只不过后来能封爵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但他想退出去,不可能,就像是父王交还了兵权,其他几位叔伯也会一直和他联系一样,他们根本断不开。
十月,北静王再次请封。
十一月,北静王宠妾薛宝钗,终于有了夫人的名号。
北静王去其他几个王府串门,带的也是薛宝钗,没人觉得不对,至少薛家和夏家还能给北静王赚钱,但是甄家,已经彻底没了用处。
怪只能怪王妃自己倒霉。
“着薛家的产业,北静王不是早就插手了吗?用得着这么给薛家面子?”
林筠和忠顺王这个狐朋狗友喝着酒,有些纳闷,总觉得哪里不太对。
忠顺王跟北静王老不对付了,一直觉得北静王装,“这哪是是给薛家,是给四王八公一系的看呢。”
“听说薛蟠今年会回金陵祭祖,北静王再插手薛家,在金陵的地盘,还是薛家那些个老族长更了解。金陵的肉大着呢,谁都想在金陵赚钱。”
这话说得也不无道理,只是林筠总觉得北静王这步棋走得太过于小孩子过家家了些,北静王脑子有这么不好使?冒着得罪王妃的风险,值得吗?金陵甄家虽然没用了,但是好歹人情还是有几个的吧,这么糟践人家女儿?
但真的特别大的好处,林筠也暂时想不到,只能归结于破罐子破摔的无奈之举了。
而信国公府邸:
信国公辗转反侧了一个多月了,自从当今给了他们府邸赏赐,还是在这个关键时候,他就睡不好觉了。
他们信国公一脉,可以不会打仗,但是一定得会苟,看看他们代代都是国公,都有女儿能嫁宗室就知道了,他们虽然不在朝堂,不再摸兵权,但是他们简在帝心啊!
可现在呢,信国公叫来长子穆怡,爷俩面对面坐着,面前摆着的就是上次陛下上次的东西,列出来的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