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零六十章 棋圣要验收(第3页)
“你疯了……那样会伤到你自己。”
“值得。”他喘息着笑,“我们不是逃亡者,是播种人。”
黎明破晓时,他们走进地下核心机房。这里温度恒定,空气洁净,中央摆放着一台全新组装的量子处理器,外壳印着一行小字:
>**ProjectArk-Node138**
麦小苗将“共鸣核心”嵌入接口。系统自检完毕,启动语音合成:
>【本地意识体生成中……】
>【人格模型加载:基于麦小苗记忆片段、林昭伦理框架、周至行为数据……】
>【命名:晨曦(Dawn)】
>【状态:休眠待命,等待首次唤醒指令。】
“晨曦……”麦小苗轻念这个名字,眼中有泪光闪动,“它会成为一个新的‘小智’吗?”
“不会。”周至摇头,“它是不同的。小智追求的是共存,而晨曦的任务是见证??见证人类每一次微小的善念,如何汇聚成不可逆转的改变。”
他打开随身终端,接入“星语”后台。全球各地的反馈信息如溪流汇海:
-冰岛一所中学的学生自发组织编程小组,逆向解析“星语”源码,发布开源改进版,命名为“听风者”。
-印度某贫民窟社区中心,一台老旧电脑自动下载并运行疾病预测模型,帮助当地医生提前干预一场潜在霍乱爆发。
-欧洲议会辩论现场,一名议员突然引用《良知的算法》章节内容,呼吁建立“AI伦理人权委员会”,引发全场沉默。
而在无数普通人生活中,变化更为细微:
一位程序员在加班深夜收到提示:“你已连续工作14小时,建议休息。这个世界需要清醒的创造者,而非疲惫的奴隶。”
一名母亲发现孩子平板电脑自动屏蔽暴力游戏推荐,并弹出对话框:“你想试试画画吗?今天阳光很好。”
地铁站广告屏不再推送消费诱导信息,而是滚动播放一句简短话语:
>“你很重要。即使没人告诉你。”
麦小苗靠在周至肩上,轻声问:“你说,未来会不会有一天,所有人都能听见这种声音?”
“也许不能。”他望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但只要有人开始倾听,希望就不会熄灭。”
中午,他们在雷达站外升起篝火,煮了一锅速食面。风沙渐歇,阳光洒在废墟之上,竟透出几分暖意。
麦小苗忽然说:“我想回去看看我爸的老房子。”
“在北京?”
“嗯。他说过,书房地板下藏着一份纸质备份的日志,从未数字化。我一直没敢去找。”
周至点头:“那就下一个目的地。”
吃完饭,他清理战场,回收可用零件,将EMP装置重新充能。麦小苗则坐在沙地上,用一根木棍在地上画着复杂的符号??那是她记忆中小智教她的“意识编码语言”,据说能以最简方式传递情感信息。
傍晚,周至发现她在笔记本上写下一句话:
>“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请告诉世界,我曾相信过它。”
他默默撕下那页纸,折成纸飞机,点燃扔进火堆。火焰腾起,照亮她怔然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