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240245(第2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把小李派给萨拉热窝以后,挖地下室这边的翻译就不够了。

这边的翻译主要是跟建筑材料供应商沟通联络,附近没有居民楼,倒是不用担心工程扰民,也不需要是四语人才,会塞尔维亚语就行了。

还是那位温州老板,虽然他要的中介费很贵,不过胜在介绍的人确实靠谱。

这次,他介绍了一个人给王雪娇:“她的语言能力非常强,不过价格也高。”

“有多高?”王雪娇对同传翻译的印象是2025年的一小时一千块钱人民币,现在才1994年,就算是国外,就算塞尔维亚语是小语种,应该也不至于要这么贵,毕竟这里也不是什么重要客户的地盘,像阿拉伯语的同传能卖到一小时八千块。

王雪娇的心理预期是打个对折:每小时五百块钱。

温州老板伸出一根手指:“每天五百块钱。”

“她可以加班吗?加班费呢?”王雪娇问道,要是不能加班,那就很让人烦恼了。

温州老板笑笑:“当然能加班,加班费……事没干完就不走呗,我们做生意的不都是这样?不过要是她已经回去了,你还把她叫出来,那多少得给点意思意思。”

“没问题!”王雪娇最不缺的就是钱!

价格谈好了,温州老板把王雪娇带去见翻译。

“阿惠也很不容易,要是她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尽量给她一个改正的机会,不要把她换掉。”温州老板说。

王雪娇:“能多不容易?”

想加钱就直说,什么容易不容易的,人生在世,谁容易。

温州老板说起阿惠的身世。

她是家里的大女儿,本以为这辈子就是独生女,有责任负担起家里的重担,所以她十六岁就没继续读书,改革开放以后,跟着父母走南闯北打下一份偌大家业。

阿惠的母亲身体不好,一直病怏怏的,她一直让阿惠要孝顺父亲,要努力工作,她说:“等你爸也没了,家里的钱和公司,不都是你的吗?好好做。”

阿惠信了,对公司的事情十二万分的上心,稍微重要一点的事情都亲力亲为,年纪轻轻,就长出不少白头发。

万万没想到,母亲死后不到一个月,父亲就领着他的女助理回家了,而且还跟着两个弟弟一个妹妹。

这三个孩子,都是父亲的私生子,最大的十岁,最小的四岁。

也就是在母亲还没有生病的时候,父亲就已经跟女助理私通了。

母亲始终被蒙在鼓里,对丈夫盲目的信任,也是一种幸福,她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深爱的丈夫早就出了轨。

为了逃避计划生育政策,父亲把这三个孩子分别登记在了自己的兄弟名下,以及女助理的兄弟名下。

如今阿惠的母亲死了,他理直气壮的把女助理带回家,把三个私生子也接了回来。

面对愤怒的阿惠,他还很有理:“我也有感情需求,难道你妈死了,我还要替她守孝?”

阿惠还是很生气,不仅不愿意叫女助理“妈”,还对那三个私生子爱搭不理。

为了给她一点教训,让她知道什么叫一家之主,她爸以老板的身份,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将她的权力分给别人,年底分红的时候,她爸随便找了个理由,把大量的金钱分给了新娶进门的女助理。

明明阿惠才是最委屈的那个。

家里的叔叔伯伯却都反过来劝她:“算了,算了,你爸也不容易,你都已经这么有钱了,就算少一点有什么关系,你又花不完,亲情最重要。突然多了这么多个弟弟妹妹也是好事,将来你们可以互相扶持,遇事可以商量着办。”

阿惠的火气越发压不住:“我有什么事要跟他们商量?!我要他们扶持?!我爸都能在背后捅我一刀,我还指望这几个?!”

阿惠和她的父亲闹得越发僵了,最终,在一个大年三十的晚上,阿惠看着女助理和三个私生子和乐融融,而她想给自己的妈妈烧点纸,都被父亲骂不懂事、点眼、惹后妈不高兴。

家里爆发了剧烈的争吵,父亲指着大门,对阿惠说:“你有本事就给老子滚出去。”

阿惠拿了证件,转头就走,连钱和衣服都没带,还是临时找人借的钱。

然后,她辗转来到贝尔格莱德,与一个在本地工作的华人结婚。

两口子做五金件,生意很好,两年多以前,她的丈夫去萨拉热窝拓展业务,人刚到萨拉热窝的第三天,就是围城战了……她的丈夫陈水生身陷其中,完全出不来,只能凭电话报平安。

最近陈水生那里的电话线都被炸坏了,两口子彻底失去了联系。

现在五金生意十分惨淡,阿惠改成开餐馆了,但是,华人餐馆竞争一向激烈,贝尔格莱德一整条街都是中餐馆的招牌,为了拉客户,她累得比实际年纪还要大十几岁。

阿惠并不避讳这些事情,跟几个关系不错的人聚会的时候,她都会大大方方地说出来,所以温州老板才会知道。

听完阿惠的事,王雪娇不由得心生同情:确实太惨了。

不过,她还是有一些不确定,文人为了押韵可以说出“舍弟江南殁,家兄塞北亡”,商人为了挣钱,什么悲惨身世都敢编。

章节目录